对话胡洪侠(作家、《晶报》副总编辑):
生活周刊:作为爱书人、书店观察者,您如何看待书店的未来走向?
胡洪侠:整体判断是以后的书店有两种形态:网络书店、网络书城越来越大,漫无边际,涵盖一切;大的实体书店消逝,剩下非常小的实体书店。那后者靠什么生存?你凭什么让人们舍弃方便的网络,不远三里、五里或几十里来到你这里?比如同样一本《2666》,我不在网上买打折的,却跑到上海的2666图书馆买,你不能说他们是为了来救你,靠读书人的钱包救那是不现实的。你得靠吸引力,也就是“空间魅力”。
生活周刊:何谓空间魅力?
胡洪侠:第一,独舞姿态。既然是独立书店,我希望它独舞,别加盟什么文化工程,你就靠志向、梦想生存——别老不愿意谈梦想,没有梦想是无法支撑的。第二,独家内容,就是你卖什么书。书店会越来越专业化,我相信,以后会有专门卖女权主义的、卖地图的、卖拉美图书的、卖精装本的,越全球化市场越细分,越海量你的选择越多、越小众。第三,独特服务。小书店不提供降价服务,而是增值服务,即只有从这个书店才能获得的东西。书店可能越来越不像书店,而像社交场所,但书店仍然要以书为主,靠卖衣服我是不看好的。
生活周刊:您说过退休后也要办个小书店。
胡洪侠:要办一个,人与书俱老。书店永远是给你一个人生存的,永远是独特的,像文学作品,而不是复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