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个匪夷所思的食品安全问题爆出,许多人发出这样的感慨,“食品安全问题逼得更多人成为各种专家”。半年多来,张旭东和他的同事们,也正逐渐成为这方面的专家。
与普通人相比,这个团队本身都拥有一定的专业基础,他们是中国数字农村网的同事,大多毕业于相关的农业大学。在新浪微博上,“食品安全联盟”拥有将近两万四千的粉丝,每天及时发布与食品安全相关的新闻信息,回复网友的相关咨询,并帮助打算维权的网友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
“之所以称为联盟,是希望能联合更多关注健康和食品安全的国人和机构,一起维护一个公共平台,实现信息的交流和互动,一方面在食品安全领域了解各种知识,另一方面也通过公共交流平台及时发现一些谣言和误区,最终实现不盲目悲观,不掩耳盗铃,促进从生产到流通以及消费终端的安全透明和可追溯。”张旭东对生活周刊记者说。
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让许多人产生了悲观的情绪。“现在的问题是,往往某种食品一出现问题,媒体、网友就会把它一棒子打死。有一个极端的网友,就列出了一张喜爱饮食名单,每当出现一种食品出现问题,她就划掉一种自己喜爱的食品。”张旭东说,按照这张“食品黑名单”,不久之后,她就要面临没有东西可吃的地步了。
“大家的饮食习惯和长期对食品购买消费所形成的一系列惰性,不愿意去主动辨识,这也是产生悲观反应的原因。”张旭东本人的生活,因为发起了“食品安全联盟”,而产生了不少改变。“现在对食物的追求和考量,变得更加客观和平衡。除去食品安全的问题,自己还会注意到营养安全的问题。”张旭东说,一般他出去吃东西,最大的经验是,先去判断一下这个食品的成本与收益的问题。“前些天媒体上所说的老油涮锅,如果你简单地核算一下,就会知道,这个成本要大于收益。在这种情况下,你如何能期望食品好吃、便宜还能还有安全呢?”
张旭东表示,排除国人对食品安全大环境的悲观和恐慌,需要做很多的工作,这也是他们团队的努力方向。“未来我们将在手机、网站以及其他便利手段下提供更为快捷的查询和求助途径,国人只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知道关注和求助,二是拥有便利的工具性,一想到问题,你就能得到你需要的信息,恐慌等情绪自然消解。”
他以甲醛白菜为例,“在当前的保鲜剂使用现状下,也是一种常见方式,农民在保鲜的成本投入和预计收益是密切相关的。甲醛具有挥发性,在洗菜的过程中以及烹炒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剩余,人体自身的精密性会解决一部分微乎其微的所谓残余。况且甲醛主要涂抹在根部,喷洒在叶面上,这种腐蚀性会伤害菜质,菜农也不会那么傻。”
Q&A
信息越充分,恐慌越少
生活周刊:对于许多网友的提问,你们如何保证解答的科学性,在传道解惑上,如何最大限度地避免谣传和错误解答?
张旭东:我们解决不了所有的食品安全问题,只能尽量避免谣传,也要防止传播一些行业、企业之间的恶意竞争打压的信息。在公众面前,让问题食品得到充分暴露,促进科学信息和饮食安全健康理念为更多人所认可,是我们工作的核心。
生活周刊:微博上转载的很多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你们是如何做二次解读的?
张旭东:新闻的转发是一件非常慎重的事情,新闻的特质决定了有些消息是需要求证的,我们只提出疑问,或者质疑思路,适度进行引述,不当裁判。
生活周刊:你们是如何与粉丝互动、互助的?
张旭东:有很多人经常把我们这个平台当成问题解答的终点,从这点上来说,这也不是我们联盟追求的终极目标。无论我们集合了多少专家,都依然不能解答所有的问题,我们更多的是提供一种理性的思考方式和解决思路,随着更多专家和业界资深人士的平台交流,提供更多不同角度的解读,避免以偏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