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 于是 图l 资料
我在地铁里偷偷瞥她。因为她在哭。她的手上,左前臂,有一条大约十五厘米的伤疤,几乎贯穿了整条细弱的手臂。当然我不会知道哭泣的原因,也不想去知道。哭泣这件事本身就很迷人。哭泣会让一个女孩的感情外化,浮罩在华服靓衫之外,隔离在公共喧嚣之内。这让人在繁忙的通勤时段突然意识到情感的独立性,乃至强悍的存在感。
只因现在情感仿佛很弱,不知道被什么稀释了,薄得经不起认真的哭。最多,不过是KTV里某一句歌词击中回忆中的场景,或是某场电影、某本小说中的一段蒙太奇,就像一次次手下留情的电击,明知是借用别人的故事,所以都像隔靴搔痒。渐渐自认无情。自觉冷漠。要爱就很难。
就连爱也像是重复地演一出戏。之前的前任们编排了太多情节,像预制板搭成的屋,囚禁了我们对爱情的想象力。爱上谁都没有太多惊喜,单纯被爱上的话,更像是出演一幕悲喜剧。演技越来越高,年岁越来越长,连妥协都有了范本,连伤心都大同小异,所以自认无情。自觉冷漠。再爱就更难。
难上加难的时候,我看到这个女孩坐在地铁里哭泣。她谨慎地维护着在公共场所里的体面,我想那不是坚强,只是一种矜持,习惯性的克制。她的伤疤看起来有些年头了,但伤痛好像层出不穷,而她消化痛楚的能力似乎也没有增加,对情感低谷的激烈隐情没有免疫力。这种过分的、没有理由地猜想,构成了我对她的某种羡慕。仿佛她是没有长大的永远的女孩,被流放在现实里的彼得潘。
通常意味中的长大,是否就是说免疫力过剩,泪点提高,笑点降低,孤独的自控力不断飙升?而这种长大,为什么看起来成熟,琢磨起来却很伤感呢?其实,谁也不必觉得自己多情或薄情,命运分配给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是公平的。地铁上偷偷哭泣的女孩与我无关,只是恰到好处地提醒了我,我还留恋这种情感溢出的感觉。哪怕眼下的自己真没有多情的机会,我依然有这种期待,并认可情感的奔流是美好的。
你一个人坐地铁,坐了很长时间,哭了一会儿,没有人在乎,没有人知道,就这样,你走完了这段感情的最后一公里。感情在黑暗的地下靠站,情感继续上行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