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6版:声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2年05月22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魏德圣:做一回电影的“母亲”

    《赛德克·巴莱》的灵感来源于早前关于“雾社起义”的漫画中赛德克族反抗日本警察的情节,魏德圣说,自己看完那本漫画书后热血沸腾。

    20年前,一个25岁的年轻场记认识了杨德昌电影工作室人员,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帮杨德昌开车,而他从杨德昌导演那里得到的第一句话却是:“千万别想着要和我学拍电影。”20年后的今天,他却成为了一名导演,从2008年的《海角七号》到去年的《赛德克·巴莱》,魏德圣正在把自己脑海里的想法一帧一帧地付诸于电影胶片之上。

      文 李继诚 图 资料

    40万一分钟的试验片

    生活周刊:据说您早在2003年的时候就已经拍出了《赛德克·巴莱》的5分钟前导片,当时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

    魏德圣:那是我在做完电影《双瞳》的监制和副导演后受到启发,发觉之前一直躺在那里睡觉的《赛德克·巴莱》的剧本是可以实现的,台湾地区的电影人之前就习惯了小成本的制作,习惯了资金匮乏的窘境,习惯了技术支持的不给力。有没有人想过其实我们也可以拍一部好莱坞模式的大片,就像杨德昌曾经和我说的一样:“千万别想要和我学拍电影”,倒不是他不肯教,也不是没时间,只是因为每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背景都太不一样,成年后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必定有所不同,拍电影不是流水线上固定动作的复制生产,所以我打算有所突破,而《赛德克·巴莱》就是我“试水”的起点。

    生活周刊:5分钟里都是些什么内容?成本是多少?

    魏德圣:要把以前的事情讲给别人听,你不能光拿着那些已经泛黄了的黑白老照片去游说人家,我觉得一定要跳脱出这些沉默的图像,要让历史故事本身张嘴说话,跳跃,翻滚,爆炸,总之就是动起来,所以当时那5分钟的短片里很大部分都是赛德克人在树林里与日军追击的动作戏和战争场面。至于我当时拍这5分钟的样片花了多少钱,你可以猜猜——200万,每分钟40万,一秒钟的成本差不多是7000元新台币,这还是在我没有找到任何“金主”的情况下拍完的,当然,拍完这5分钟也正是为了去寻找更多的“5分钟”,就是今天你在电影院里看到的那么多“5分钟”——一部两个半小时的完整《赛德克·巴莱》电影。

    生活周刊:那么这5分钟的“试水片”,效果好不好?

    魏德圣:样片在台湾和国际上都有放映,反响可以说是超出我预期的成功,于是我就以为这5分钟的样片总算是引起了电影人和投资人的新思考,而有可能转向投资一部大制作和大场面的电影,不过似乎我高兴得太早了,所有曾经那些在看完样片后点头叫好,甚至当场答应投资的人和公司就像做了场梦一般,在第二天梦醒之后都反悔表示需要“再考虑”或是“再等等”。的确,当时台湾电影的大背景比较差,我过分乐观地判断了市场的承受能力。

    生活周刊:所以你后来导演处女作变成了《海角七号》,对吧?

    魏德圣:是啊,很多人都认为是先有了《海角七号》才有了《赛德克·巴莱》,但事实刚好相反,是先有《赛德克·巴莱》才有了《海角七号》,拍《海角七号》很大程度上可以是说是在证明自己,不过最初预计的票房只有五千万新台币,可是上映以后发现实际票房是预估票房的整整十倍,也就是5亿!随之而来的结果就是,《赛德克·巴莱》不用再等待市场了,开拍计划几乎直接被提上了日程,我原先打算的是在《海角七号》和《赛德克·巴莱》之间,可能还会拍一两部作品来证明自己,但幸运的是,《海角七号》的成功让我骑虎难下了。

    一次完美的文化冲突

    生活周刊:《赛德克·巴莱》目前在大陆上映的版本是2个半小时的,为什么没有选择如同在台湾上映时的分上下两集各2个小时的版本上映?

    魏德圣: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尝试过去攀爬一座很高的山,要看懂整整4个半小时的电影就好比爬山的过程,你可以垂直向上直接朝顶峰冲刺,也可以选择绕着盘山公路慢慢走上去。在电影最初的上下两集,4个半小时中讲述的“雾社事件”是发生在台湾日据时代相对稳定的1930年。因为日军在扫荡赛德克族人的过程中使用了化学武器而进一步演变为国际事件,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对日本的谴责。但是在面对那些在日本人原先看来只是蛮族的赛德克人的时候,日本的台湾派遣军几乎陷入抓狂。这时候人们就想问:这些猎人究竟在想什么?莫那鲁道在想什么?他们血洗雾社只是简单为了抗日么?他们和汉人的关系又是如何?事实上,赛德克人根本不接受清廷的统治,和汉人的往来向来都比较少,正是日据时代之后,汉人和赛德克人的关系才开始彼此交流和熟悉,高山和平地之间的距离也才逐渐被拉近。诸如此类文化性的东西在电影院短短的一两个小时里,堆积得越多就会越看不懂,所以我选择把它剪成一部上映,既是大陆版,但其实也算是国际版了。

    生活周刊:是您亲自剪的吗?

    魏德圣:最初的国际版并不是我剪的,是香港一个著名的剪辑师张家辉剪的,但是他剪完的版本是2个小时的,看上去已经很符合现在在影院上映的故事片长度了,但是我后来又加了半小时的内容进去,也许是出于“母性”吧!你看到自己的孩子拥有健壮的四肢、漂亮的毛发、聪颖的头脑,总想最大程度地向外人展现他完美的一面,作为电影的“母亲”,我也是一样。

    生活周刊:可是电影通篇都是赛德克语的对白,没有考虑过使用普通话版本吗?

    魏德圣:在电影的配音方面,我和我的团队都一致认为保留赛德克语的对白,包括我们在定角色的时候就从来没有考虑过邀请大牌明星来演其中的莫那鲁道等主要的赛德克人角色一样。况且我这部电影本身就是讲文化冲突的,正好也让观众尽情领略声音和文字带来的魅力,有很多镜头都是描述赛德克人之间对话的,配合屏幕下方的字幕,你会发现有很多话讲出来都是充满哲理的,或者是源自大自然的智慧,或者是猎人独有的思考方式,尽管听不懂,但根据翻译你能想象出那如诗一般的语境和韵律。相反,如果他们用普通话说出那些对白,是否会让你感到浑身不自在呢?

    生活周刊:您有没有看过大陆的抗日题材电影,《赛德克·巴莱》和他们相比有何不同? 

    魏德圣:大陆的抗日题材电影可能更多选择站在民族的立场或视角去看待这场战争,但是在《赛德克·巴莱》中,赛德克人的反抗却是出于对自身文化的保护,不惜承担灭族的风险也要和日军拼死一搏,难道在他们的眼中只有仇恨吗?他们只在乎生活方式的自由吗?他们对自己的灵魂,对自己的文化难道就没有自由的追求吗?我们就是这样经常以教育来反传统,然后又以传统来反教育。影片中两个赛德克警察就是这种对本族文化矛盾冲突最为集中的体现。

    生活周刊:像陆川的《南京!南京!》和去年年底张艺谋的《金陵十三钗》?

    魏德圣:《南京!南京!》有看过,感觉拍得不错啊,导演有融入了许多自己的东西。《金陵十三钗》还没看过,但是我觉得无论看过或是没看过,大家都先别急着去给评论,做批判,请先去接受,先去听故事。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电影也不例外,所以没必要总是去评价某样东西或是某部电影的好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人物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观察
   第A11版:观察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星踪
   第A15版:星情
   第A16版:声线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重点
   第A19版:重点
   第A20版:风向
   第A21版:风向
   第A22版:霓装
   第A23版:霓装
   第A24版:游走
   第A25版:游走
   第A26版:IN用
   第A27版:游戏
   第A28版:资讯
   第A29版:情致
   第A30版:品牌
   第A31版:品牌
   第A32版:街拍
   第B01版:婚博会
   第B02版:婚博会
   第B03版:婚博会
   第B04版:婚博会·寻缘图
   第B05版:婚博会
   第B06版:婚博会
   第B07版:婚博会
   第B08版:婚博会·招数
   第B09版:婚博会·招数
   第B10版:婚博会·解惑
   第B11版:婚博会·心理
   第B12版:婚博会·心动
   第B13版:婚博会·观察
   第B14版:婚博会·懂经
   第B15版:婚博会·品牌
   第B16版:婚博会
魏德圣:做一回电影的“母亲”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