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32版:倾情志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封面

第A02版
乐活志

第A03版
广告
 
标题导航
  2016年10月18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书店可以只是书店
【文/张晓雯 图/受访者提供】

    吉井忍 Ji jing ren

    日籍华语作家,曾在成都留学,法国南部务农,辗转马尼拉、上海等地任经济新闻编辑,现旅居北京。由世纪文景出品的新书《东京本屋》是吉井忍六年走访十家书店、一位选书师和一家“一人出版社”的成果,收录了日本书业者们的经验之谈,跨越国界思考书店的经营之道,干货满满。

    《东京本屋》

    作者:吉井忍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听吉井忍说,日本人对书店有两种称呼,“书店”和“本屋”。后者偏口语,带着一种亲切感,通常会在“本屋”后面加上一个“桑”:“小时候很爱到家附近的小书店翻漫画,母亲听到门口穿鞋的动静,问我去哪儿,我总回答‘去本屋桑。’”长大后,不仅漫画被包装得只能看试读本,“本屋桑”也渐渐变少。

    实体书店并没有跌到谷底,反而趁着“情怀热”大有复兴之势。与茑屋书店等知名打卡圣地的“游客型”书店相比,吉井忍不认为延伸了售卖咖啡、杂货、文创产品的生活美学集成店才是书店的唯一生存之道,那些专心卖书的“本屋”构成日常生活的原生风景,同样值得被好好记录。

    常住北京的吉井忍爱逛单向街书店,最后她还问我上海有什么小书店,她采访的那些店主都非常感兴趣,她很想好好研究。

    “普通”书店的闪光

    Q:你上一本书是《四季便当》,怎么会想到去触碰书店这个选题?

    A:对我来说这两者是在同一个范畴里的。便当代表了日本老百姓的饮食生活、家庭情感,而书店则代表了日本人的精神生活。嫁了中国先生之后,我想用中文写作,把日本人普通的日常生活状态传达给中国的读者,我相信这是能和中国读者产生共鸣的。

    Q:按照什么样的标准选择书店?

    A:我采访了六七年,每家的采访都不是一次性的。每个店主的人生经验都不一样,呈现出的店的样子也都不一样。我们讨论书店时,很容易陷入“什么样的书店是好的”这一问题。我觉得没有固定的结论,书店可以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我想看看各个案例是什么样子的。当然会挑选经过时间过滤、筛选的,已经证明了其生存模式可行的书店,有几家书店还有几十年的历史。

    Q:比如一周只卖一本书的森冈书店之前在中国被热议,店主的用意是什么?

    A:森冈督行之前是开旧书店的,刚开始还OK,慢慢发现只靠卖书不太行。有人建议他把一半租给艺术家、展览,他就借此认识了很多出版人、编辑、设计师。为了更强化这样的概念,就把原来的旧书店关掉了(其实他很舍不得),每周以一本书的世界观为核心,摆出周边物、艺术品。他告诉我说自己还是以卖书为中心的,不然就变成画廊了。

    Q:和这些特色鲜明的书店相比,你也采访了不少看上去相当普通的书店?

    A:在中国说独立书店,会需要一个标签,如它们做得很时尚、小众、卖咖啡。可是我想说,其实那是独立书店的某一小部分,独立书店还有只卖书的,比较老实的。书店这个选题,只看特别的例子的话,看不出它将来或许会存在的问题,必须了解最基本的状态,它的极限在哪里。

    Q:这样的小书店经营会不会困难?

    A:日本书店大部分的图书是通过“取次”而进货的。一家书店的销售能力越高,能拿到的新刊和畅销书就多。“取次”看重这个,却也会照顾小书店,安排各种图书。

    书架间的世界观

    Q:你进一家书店,会关注的点是什么?

    A:能不能在里面感觉到店主的世界观。我先看一下所有的书架,就大概能感觉到他想把什么样的东西表达、传递给大家,这个我觉得蛮重要的。

    Q:世界观指的是选书的方向吗?

    A:选书的方向、摆书的方式、店员的沟通、放的是什么广告、重点推什么书……有的书店把自己认为冷门的好书给你看,也很有意思。

    Q:最近看一部日剧《重版出来!》,一本书的出版、销售,书店店员的作用也很大,日本店员会为之做什么努力吗?

    A:比较通俗的方式是,好几家小书店自己选出50或100本文库本,自己用复印机打印出简单的腰封,做一个“我们店的文库”,摆在架子上,完全是店主、店员本身的行为。今野书店全年都有“特辑角落”,如4月是新学期,会在一个角落陈列刚入学的孩子及其家长会用到的书;4月也是初春,会为普通上班族准备语言学习、减肥、带便当、周末健身类的书籍,每周员工开会时会仔细商量。

    Q:选书师是什么样的角色?

    A:选书师是独立的存在,不属于任何地方,他有自己的工作室和选书小组。选书的对象很多,当然有书店,也有咖啡馆、美容院、医院、学校、公司的图书室。

    Q:网上购书和电子书对日本书店的冲击大吗?

    A:2000年亚马逊开始在日本网络上卖书。当时很多书店店员,包括我采访的选书师都不以为然,后来这个方式就普及起来了。幅允孝先生后来当选书师,就带着这种危机感在里面。在书店等着客人是行不通的,所以他自己出去,把书放在各个地方,用更有吸引力的方式摆出来给大家看,让大家首先能把书拿在手里,这个动作是第一步。

    2010年,Kindle等电子阅读方式的问题在日本被讨论了很多,我们都管2010年叫“电子元年”。我今年年初看了一些小调查,范围只有1000人,只供参考,显示说对电子书感兴趣的只有30%。这个调查结果刚好是比较符合我个人感觉的。在日本,我想看的书电子版还蛮少的,只有纸质书;另外,日本的书,电子版和纸质版的价格有时候只相差几元人民币。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封面
   第A02版:乐活志
   第A03版:广告
   第A04版:遇见,理想生活
   第A05版:遇见,理想生活
   第A06版:遇见,理想生活
   第A07版:遇见,理想生活
   第A08版:热爱
   第A09版:热爱
   第A10版:达人
   第A11版:秘境
   第A12版:创意志
   第A13版:设计师
   第A14版:设计趣
   第A15版:设计风
   第A16版:设计说
   第A17版:青意社
   第A18版:风尚志
   第A19版:风尚
   第A20版:打开衣橱
   第A21版:打开衣橱
   第A22版:修颜值
   第A23版:修颜值
   第A24版:外面的世界
   第A25版:外面的世界
   第A26版:文娱志
   第A27版:女神
   第A28版:X星球
   第A29版:X星球
   第A30版:海信·时尚3C
   第A31版:信息
   第A32版:倾情志
   第A33版:心迷宫
   第A34版:汽车
   第A35版:广告
   第A36版:街拍
书店可以只是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