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燕君 ①尽管网络文学已经发展了十几年,但什么是网络文学仍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不过,如果从媒介革命的视野出发,在不久的将来应该不再存在网络文学的概念,相反会出现“纸质文学”的概念。除了作为“博物馆艺术”传承的纸质文学外,网络将成为一切主流、非主流文学艺术的平台。 ②目前的网络文学以类型小说为主,但也不是铁板一块。随着2012年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针对移动受众阅读时间碎片化的特点,一些主打“小而美”的App终端应运而生,如韩寒主编的《ONE·一个》,中文在线推出的“汤圆创作”,专门发表短篇小说的“果仁小说”等。此外微博、微信公共账号也是相当活跃的个人作品发表平台。与此同时,传统文学期刊也开始进行“网络移民”,如由《人民文学》杂志推出的手机阅读平台“醒客”于2014年7月上线。不过,传统文学要成功地实现“网络移民”不可能是原封不动的“穿越”,而是要经过脱胎换骨的“重生”。“内容一经媒介必然发生变化”,这是麦克卢汉那句“媒介即信息”断言的重要含义。所以,与其我们现在努力参照纸质文学的概念定义网络文学,不如直接去研究“网络类型小说”“直播贴”“微小说”这些自然生长起来的网络文学形态,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③媒介革命已经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地发生了,网络时代主流文学的建构必然是以网络为平台的。在这个汇集各种年龄、各种文化结构和文学趣味的“全平台”上,占据主流的应该还是类型小说,□。其实现在网文作者就有“小白”和“文青”之分,“小白文”追求“爽”,“文青文”在追求“爽”的同时,还强调文笔和情怀。“文青”的粉丝团在人数上通常比不上“小白”,但文化层次和忠诚度都更高。某种意义上说,有些“另类”的“文青”代表着类型文中的精英倾向——这里不是光有几个“大神”,还有他们大量的铁杆粉丝。由于网络文学即时互动的特点,每一部小说都凝聚了无数“集体的智慧”,作者更像是“总执笔人”。如果没有相当数量的“铁粉”出钱出力、鼎力支持,在“小白当道”的总体阅读环境下,“文青大神”是活不下来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几流读者才有几流作者。 ④在大众的类型小说之外,还应该有各种小众的圈子,如“耽美圈”“同人圈”,以及上面提到的各种“小而美”等文学形态。这些“非主流”的小众圈子,或有亚文化色彩,或有纯文学趋向,在文化观念或文学观念上进行探索,它们探索的成果可以推动更大众、更主流的文学的不断发展。对小众成果的吸收主要是由大众文学中的精英圈完成的,他们不但要吸收各种小众的文学成果,还要与思想界和文化界保持连通,对各种社会思潮极其敏感。大师级的大众文学作品不是只满足受众的阅读欲望,还要缓解他们的焦虑,安抚他们的灵魂,网络文学这样的“集体创作”更是如此。如果这些作品能够与主流价值观对接,甚或参与主流价值观的建构,就自然是实至名归的主流文学。 ⑤在主流文学建构的过程中,精英批评的力量是十分重要的。现在这部分工作主要是由“精英粉丝”自发完成的。学院派研究者如果要有效介入,必须重新调整定位。这不仅意味着研究方法的全面更新,同时也意味着研究态度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能再以中立的、客观的、专业的超然态度自居,而是要以“学者粉丝”的身份进行“介入式研究”。研究成果发表的空间也不应只局限于学术期刊,而是应该进入网络生产场域。比如,对于现在网络文学的研究,如果学院派网络文学批评能够对具有精英倾向的作品进行深入解读,在点击率、月票和网站排行榜之外,再造一个真正有影响力的精英榜,影响粉丝们的“辨别力”与“区隔”,那么就能真正“介入性”地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并参与主流文学的打造了。 (选自《文摘报》2019.10.4) {注}小而美:在一个大工业生产均质化的时代,提倡“选取一个点,做到极致”的理念。 1.第②段中的“重生”在文中具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语句组织起来填入第③段□处,正确的一项是( ) ①这是大众阅读需要决定的 ②类型小说应该是分层的③也是文化工业的性质决定的④在理想的状态下 A.④②③① B.①③④② C.①③②④ D.④①③② 3.下列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网络时代主流文学的建构应该是以网络为平台的。 B.“文青”的粉丝团在文化层次和忠诚度上都最高。 C.大众文学中的精英圈主要完成对小众成果的吸收。 D.学院派研究者如有效介入精英批评,须调整定位。 4.联系上下文,简析第②段画线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传统文学要有新的改变、新的突破。 2.B。 3.C。 4.作者以韩寒主编的《ONE•一个》、“汤圆创作”、“果仁小说”和微博、微信公共号等为例,来论证网络文学虽以类型小说为主,但随着互联网进入移动时代,受众阅读具有时间碎片化的特点,一些主打“小而美”的App终端应运而生的观点。可谓充分有力,不容置疑。 5.文章在首段提出了“网络将成为一切主流、非主流文学艺术的平台”的观点。接着,列举了国内外的一些事例和名言,对观点加以深入浅出的论证。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表明了如果网络作品能够与主流价值观对接与建构,就自然是实至名归的主流文学的观点,同时阐释了:在主流文学建构的过程中,精英批评的力量十分重要,不可或缺。见解凸显,让人受益。全文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