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瀚的星空下,有一群“星星的孩子”——他们拥有独特的心灵世界,却在社会交往与情绪表达中步履维艰,就像星星一样,在自己的“夜空中”闪耀。昨天,是世界孤独症日。申城各界通过各种主题活动,希望呼唤全民给予“星星的孩子”更多关怀。
青年报首席记者 范彦萍 记者 刘昕璐
“星链计划”
搭建多元服务平台
《繁星之下 爱不孤单——上海市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创新与实践》视频片,让现场观众不禁被这份深沉的爱打动。
情景剧《星星的“光”》生动展现了孤独症儿童家庭在康复、融合、就业等方面的困境与社会支持,引发强烈共鸣。
市民政局联合多部门历经一年多研制的《孤独症儿童康复服务机构设置和服务规范》地方标准正式发布。标准从总体要求、机构设置、管理、人员、服务内容、流程、评估与改进七个维度,为促进康复服务机构不断优化服务质量和水平提供了参考依据,机构的发展越来越规范,孩子们也将得到更加专业的服务。
闵行上线“MH星链”小程序,启动“星链计划”,给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搭建了多元服务平台,不管是康复疗愈、职业准备,还是融合活动,在这里都能实现,简直是“一站式”贴心服务。
现场还专门设置孤独症儿童画作展区,50余幅充满童真的作品吸引观众驻足,这些画作色彩斑斓、充满想象力,是孩子们内心世界的独特表达。同时,10余家专业机构设置摊位普及孤独症知识,市卫生健康委和市残联组织的咨询义诊活动也为现场观众提供了专业解答。
“星光友好场所”
提供专属服务
昨天上午,“爱汇成长——拥抱星星的孩子”杨浦2025年世界孤独症日主题活动在上海市人民城市实践展示馆举行。
市区领导共同启动“孤独症家庭喘息服务”“‘检护暖杨’孤独症家庭监护支持服务”“中华武术传承”和“‘星愿剪影’孤独症儿童美发服务”杨浦区孤独症儿童关爱项目。
主办方向杨浦区内企业、公共文化场所等单位发出了“星光友好场所”的倡议,并为杨浦区人民检察院、杨浦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杨浦区慈善超市、杨浦区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中国武术博物馆、上海磁浮交通发展有限公司、民生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安可信口腔门诊部以及宝艺美发等首批“星光友好场所”授牌,这些场所将为孤独症儿童群体提供专属贴心服务。活动还向孤独症家庭捐赠了120本书籍,为孤独症家庭送上精神关怀。
孤独症是一种慢性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孤独症儿童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孤独症的早期“信号”通常在孩子的生命早期就有所表现,及时捕捉这些“信号”并进行干预,可显著改善孤独症儿童的社会功能和认知发展,帮助孤独症儿童更好成长。
杨浦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杨浦高度重视孤独症儿童关爱服务工作,以促进孤独症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人才队伍更专业、关爱服务全链条、保障体系再升级的工作路径。下一步,杨浦区民政局将持续开展系列关爱活动,进一步完善孤独症儿童服务体系,用理解与关爱点亮“星星的孩子”。
公益马拉松
用爱奔跑点亮星梦
在4月2日第18个“世界孤独症意识日”来临之际,由华东师范大学与全国学校体育联盟(体育教育)联合主办的“用爱奔跑 点亮星梦——2025KDL‘世界孤独症意识日’公益马拉松全国校园联跑行动”在全国20余个省市30余个分会场同步启动,吸引近千名孤独症儿童、青少年家长以及爱心志愿者参与。
从“家校社联动”全新升级为覆盖全国的“全国校园联跑”,以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主会场为圆心,通过标准化方案指导全国30余个分会场,全面扩大融合教育的受益群体,让更多人关注孤独症儿童的成长,打造更加深入人心的公益品牌。
“这不仅是一场体育活动,更是一次社会融合的生动实践。”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施国跃表示,华东师大体育学科始终关注儿童青少年的教育和身心健康发展,希望以本次面向孤独症儿童的公益亲子马拉松加强社会对特殊群体的了解,促进高校科研成果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为提升孤独症儿童的生活质量与社会融合度注入新动能。
80余名中小学生作为招募来的“小小志愿者”,在校园各个打卡点与孤独症小朋友一起互动游戏,大家在奔跑和游戏中深度互动,增进彼此的理解与接纳。“普特儿童手牵手”这一活动模式在全国各地分会场得到广泛推广,并推动适应性体育教育向全国辐射。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