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开发建设的主力军,长新公司承担着示范区核心中的核心——水乡客厅项目的开发建设任务。作为全国第一个跨沪苏浙三地的综合跨域项目,面对着没有前车可鉴的机制模式,让本就纷繁复杂的项目开发充满无数未知挑战。肩负着国家战略使命,在项目推进伊始,长新公司便抽调精兵强将组成水乡客厅项目组,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确保国家重大战略的高质量实施。两年多来,项目组克服时间紧、任务重等诸多不利因素,身处上海最西侧的示范区前沿阵地,战风雪、斗酷暑,协调三级八方、突破行政壁垒、探索一体化制度创新,全力推动示范区项目高效建设,将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的长三角一体化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和实景画。
青年报记者 冷梅
枕戈待旦勇担国家重大战略使命
作为大型跨域建设项目,没有成熟经验和范本可借鉴,存在建设难度大、协调对象多、政策手势不一等诸多难题,需要项目团队不留余力地开展政策研究、项目攻坚和技术攻关,找准突破口,走出具有长新特色的跨域项目开发新路径,一步一个脚印绘好示范区建设“工笔画”。
项目组主动勇担使命,迅速成立党支部并组建了“方厅水院”和“蓝环”党员突击队,开展“保节点,争先锋”等立功和劳动竞赛活动,“白加黑,5+2”,日夜奋斗在项目建设第一线。
项目推进中,针对水乡客厅内项目综合性较强、涉及专业广泛等特点,项目组立足比较优势,找准“关键穴位”,打通建设进度的“任督二脉”,通过技术联合攻坚、组建多方参与临时项目党支部、积极开展央地合作等形式,结合重点项目的建设,通过优势互补、人才共享等方式,形成联合攻坚组,打通中梗阻,有效助力项目快速推进。
在项目组的推动下,江南圩田、桑基鱼塘和蓝环工程等重点项目已初见雏形。创智引擎、浦港路一期等十多个项目将集中开建,水乡客厅迈入开发建设快车道。
探索创新打造跨域项目开发新标杆
推动实现跨域开发项目一体化制度创新,是一体化示范区所承载的重要使命。方厅水院位于沪苏浙两省一市行政边界的交汇点,连通着太湖和黄浦江。这里不仅是重要的航道,还是水源保护地,在如此重要的河道上施工建造,需要涉及大量的审批以及各个不同的负责单位。“从水乡客厅项目组开始工作起,我们就一直秉持着‘打破边界,但不打破隶属’的工作模式,推动跨域项目开发。”项目前期主管任国威说。
面对两省一市在项目审批、报建手续等方面存在的诸多差异,项目组在前期组织协调和参与了近上百场的协调沟通会,为形成一体化协同机制,为跨域项目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针对项目中方厅水院、浦港路、规划21路等跨区域建设的特殊性,项目组积极探索并形成了集立项、审查、招标、审批、监管“五位一体”的一体化审批新模式,如成立三地联合审图专班、探索创新容缺受理和并联审批机制、由两地委托一地开展招投标工作等,尽量提前做好审批工作,全力跑出一体化加速度,缩短正式报建时间,力求实现拿地即开工。在项目组的不懈努力下,水乡客厅内的重大标志性核心项目——方厅水院顺利开工建设。项目经理江峰介绍,目前的上海馆江苏馆以及三座人行连廊正在进行外立面和内部装修,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可以完工,力争2025年5月实现整体项目竣工。
不忘初心持续擦亮示范区的底色
生态绿色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底色,项目组始终牢记示范区建设的初心和使命,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生态绿色”的总要求,全力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具体建设推进中,项目组严格落实项目规划方案和施工设计,全过程推行绿色规划和绿色建设,切实把绿色低碳理念和技术融入工程建设之中,高水平保护蓝绿空间,严守约束性红线和底线。结合项目所在区域特点,重点在助力加强跨界水体联合共治、生态环境一体化保护,完成蓝环北环设计方案,实现蓝环青浦先导段、青浦小环主体工程等全部完工。
水乡客厅项目地处示范区的最前沿阵地,两省一市的交界区域,这里远离市郊,环境艰苦。作为第一批垦荒者,项目组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长风破浪精益求新”的企业精神。如今,一支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军”穿梭在水乡客厅内十余个项目,“一地工作、三地生活”已逐渐成为项目团队扎根示范区、奉献示范区的新常态。
“将进一步聚焦‘高质量’和‘一体化’两个关键词,全面推进水乡客厅建设,加快从形态开发向功能塑造跃升,确保将规划蓝图细化为高水平施工图、转化成高质量实景画,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示范区篇章贡献更多力量。”长新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朱翊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