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见习记者 朱彬
本报讯 昨日,青年报记者在上海市气象局召开的媒体解读会上了解到,全市气象预警信息能在5分钟内传输至各发布渠道,市民可通过短信、微信、微博等多种途径获知。
上海市气象局局长冯磊解释此次上海率先颁布《上海市气象条例》的背景时提及,“气象事业是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公共安全密切相关的科技型、基础性、先导性社会公益事业。上海作为濒江临海的超大城市,人口、建筑、产业高度密集,易受极端天气影响,需要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提供更加优质的气象服务,提升韧性城市风险应对能效,全面提升气象保障上海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上海市气象局政策法规处处长浦佳伟介绍,上海市气象局一直在建设完善上海市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中心,提升预警信息传输能力。
条例第三章第十七条提到,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站应当定时滚动发布未来四十八小时内公众气象预报;在主要节假日、国家和本市重大活动前,应当发布未来三至七天公众气象预报,并根据天气变化情况及时更新。
不仅从天气预测下功夫,上海气象局也在布局天气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助力天气信息发布效率。记者了解到,上海市气象局已与广播电台、电视、申通地铁、移动电视、新潮传媒等信息传播单位建立了信息发布绿色通道,与三大运营商建立短信全网发布机制,全市预警信息能在5分钟内传输至各发布渠道,其中基于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可达秒级传输。
目前,预警发布中心已与全市50家委办局及新闻媒体单位对接并部署了预警信息接收终端,市民可以通过短信、传真、影视、网站、微信、微博等多种途径获知气象预警信息。
同时,气象部门与支付宝、高德、百度等8家互联网头部企业建立联动机制,通过App实现面向市民及重点人群的预警信息全覆盖。
冯磊表示,气象部门正在与市大数据中心紧密合作,通过“随申办政务云”“社区云”和“市民云”,实现街镇应急责任人和居村社区预警信息全覆盖;拓展各类平台应用服务商发布渠道,实现高级别预警信息弹窗等预警信息分级分类发布;强化风险预警服务,建设多元化气象服务智能应用场景,为城市运行提供气象风险预警保障。
冯磊说,下一阶段,上海市气象局将创建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创新中心,加强人工智能气象应用全体系研发等气象科技成果在城市精细化治理、气象防灾减灾领域的创新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