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迎来首批小“宁”心红领巾讲解员,来自泸定中学的孙晓涵表现出色,她的讲解赢得了参观者的肯定。据悉,在经过暑假的培训后,第一批40名红领巾讲解员已陆续走进长宁区的各个场馆,生动讲述长宁故事。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实习生 沈诗怡
沪语讲解收获掌声
“红领巾”讲解凝聚力工程发展
“各位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在2010年的世博会现场有这样一幅动态版的清明上河图。”穿着校服戴着红领巾的孙晓涵身姿端正,用充满感染力的话语介绍起凝聚力工程的发展轨迹。来博物馆参观的观众跟随她的脚步,一起了解上海基层党组织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关心服务群众的故事。“我主要讲解凝聚力工程的一些小故事,比如当时基层干部如何帮助社区老年群体等。”孙晓涵介绍说。
现场出色的表现要归功于讲解前的岗前培训。据悉,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不仅为小“宁”心红领巾讲解员提供宣讲展示平台,还从讲解员站姿、引导手势等基本功到讲解技巧,一步步开展系统性培训。“我7月参加了第一次培训,第一次来到博物馆就有一种很独特的感觉,有种被红色历史笼罩的庄严。”孙晓涵说起当时的感受,“等我第二次来就有熟悉的感觉。之后我还参加了8月的培训,已经有了亲切感,我觉得我有责任把凝聚力工程的故事讲给大家听。”
孙晓涵之前参加过一些讲解比赛,不过在场馆内讲解还是第一次,对她而言无疑是个大挑战,在动作设计上,在语调把握上,她都有自己的理解。“我还和我的外婆探讨过,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上海话,并用上海话和观众进行交流。”孙晓涵说。上海话的加入让首次讲解增色不少,与观众的互动也很自然。
进入讲解的尾声,观众在组织生活室里观看了凝聚力工程的专属主题歌曲《凝心》,孙晓涵的讲解也收获了观众的掌声,“讲完感觉没有那么紧张了,很高兴大家能认真地听我讲解,我觉得讲解是一件美妙的事情,我会带着我首次讲解的收获,认真准备下一次的讲解。”孙晓涵说。
小“宁”心有大惊喜
讲解中的自主创新值得大朋友们学习
为引领广大少先队员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厚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朴素情感,长宁区少工委组建了“小‘宁’心”红领巾讲解团,第一批40名红领巾讲解员走进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上海生境博物馆等场馆,面向青少年群体、社会群众开展志愿讲解服务,用“童言童语”讲好长宁故事、上海发展、中国成就。
比如讲解团走进钱学森旧居开展宣讲培训,在完成系统培训后,由小小讲解员们向大小朋友们讲解钱学森旧居及愚园路历史名人墙的红色故事,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又如在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小“宁”心们为前来的游客朋友描述一幅幅生动的场景画面、讲述一位位令人钦佩的党员干部、叙述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此前,我们经过多次培训和考核,主要考核讲解员的讲解流畅度和形体的表现等,我们会给小讲解员们评分,只有符合我们的上岗要求,才会安排讲解员上岗。”博物馆宣教陈展部负责人许多介绍。“我们一共挑选了9位优秀的学生,每所学校只有1位。孩子们的表现非常好,表达都很流畅,给了我很大的惊喜。”许多欣慰地说,“我们上周考核了7位同学,都通过了考核。”让许多深感意外的是,红领巾讲解员们还在自己的讲解中自主创新,如孙晓涵的沪语讲解就是自己增加的。“这就是青少年们厉害的地方,也值得我们场馆的讲解员学习。”
据悉,本次红领巾讲解员由各个学校招募和推荐,招募小学生和中学生40名,在长宁区设置了10个点位,包含红色发展、人文历史和生态等主题,利用好长宁区丰厚的历史资源,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讲好长宁故事。上海凝聚力工程博物馆作为长宁区较为突出的红色资源,成为本次小“宁”心讲解的首秀。长宁区少工委将持续优化小“宁”心红领巾讲解团队伍,让辖区内更多少先队员走进社会实践场馆,带去朝气蓬勃、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专业红领巾讲解,立志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者、红色故事宣传者、生态理念倡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