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杨力佳
本报讯 “今天,我们用您母亲的名字来命名这栋楼,不仅仅是为了感谢您母亲无偿将这栋楼捐献给我们村里,更是为了把大家‘服务桑梓、让爱传承’的淳朴心愿传承下去,让人民在共建共治中感受城市建设的喜悦、在共享共生中感受城市发展的温暖。”在嘉定区外冈镇,一批青年宣讲员通过生动化宣讲《活成一棵树》,阐释“人民城市”理念如何让城市更美好。该宣讲以浦逸敏和老伙伴们无偿捐楼的感人故事为脚本,通过小品形式,既生动描绘了浦逸敏和老伙伴们“守望相助、服务桑梓”的大爱精神,又展现了外冈镇在城市建设过程中问计于民、造福于民的动人实践。
外冈镇“田间课堂”理论宣讲队于2020年成立,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注重向老百姓讲党的创新理论、讲新时代上海城市发生的可喜变化、讲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动人故事。据负责人周斐介绍,宣讲队结合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培养了一套本土宣讲班子,广泛吸纳熟悉农村地区情况的行业专家、乡村振兴带头人、先进典型、青年党员、文艺工作者等骨干力量,针对不同受众开展多层次、分领域宣讲。通过专家学者讲“理论”、领导干部讲“政策”、特聘讲师讲“红色”、行家里手讲“技术”、先进典型讲“服务”,把乡村振兴、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与群众密切关联的“大专题”转化为“小切口”,推动基层理论宣讲与群众需求精准对接,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米”。近年来,宣讲队又立足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打破行政壁垒,联通嘉昆太,以“‘理响嘉昆太’宣讲村晚”等活动为载体,开展城际联学联动,共同绘就三城理论教育“同心圆”。
“我们一直在怎样用足、用好身边的资源,讲好人民城市故事特别是身边的生动故事上下功夫。”周斐说道。
摆十几个板凳,不设主席台,也没有话筒和音响,专家学者、年轻干部、青年学子、村民群众围坐在一起,听理论宣讲,学红色文化,聊人民城市实践……这样的场景经常出现在外冈的田间地头,也让“宣讲员多跑腿,群众少跑腿”的工作法则形成生动实践。“普通话+本地话”的“双语”形式,助力宣讲员“想讲的”与老百姓“想听的”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外冈镇“田间课堂”理论宣讲队共开展各类沉浸式、生动化宣讲1000余场,覆盖老中青等各年龄段农村干部群众7.8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