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台下,是穿着校服还带着作业的05后学生。这是2024顶尖科学家论坛上的一幕,两场特意为青少年设置的科学T大会,让科学的现在与未来站在了一起。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台上坐着偶像,心情有点忐忑”
坐在台下,向明中学高二(八)班的王涵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隔了几排远,就是20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乔治·斯穆特,旁边是1998年沃尔夫物理学奖得主迈克尔·贝里。对于从小喜爱科创的他来说,两位都是他从没想象过能在现场见到的科学界“大咖”。
“我现在心情跟看到偶像一样,有点忐忑不安,想与他们交流,但又有点不敢。因为他们的研究我很感兴趣,但感觉还是不太能读懂他们的文章。”他偷偷告诉记者,如果有机会,他希望能向两位请教一下关于未来科学发展的一些看法。
初中受到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师启蒙,王涵开始爱上了科创,这次通过未来科学家培养计划来到了顶科论坛T大会的现场,他也带来了自己的科研成果想与小伙伴们分享。
“我的成果主要是基于一种新型的活化剂,利用树叶作为原材料进行的活性炭制备方法。”他告诉记者,制备活性炭比较常见的化学孵化剂主要是氢氧化钾,但国外有研究表明,乙酸钾也能表现出比较好的活化性。“我就想到上海有很多行道树,到了秋天落叶非常多,我们能不能用树叶作为原材料,以乙酸钾作为活化剂,产生更好的活性炭性能。”他说,这样不仅能充分利用废弃的树叶,同时也很环保。“目前我这个设想还在实验阶段。”
“他们的回答就很妙很幽默”
“发展人工智能的目标是什么? 它是否会超越人类。”10月26日晚上的科学T大会上,有同学这样询问乔治·斯穆特和迈克尔·贝里两位科学家。
乔治·斯穆特这样回答道:“我们现在训练人工智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回答问题。在回答问题这方面,可能它比人能做得更好。”迈克尔·贝里则表示:“如果你想让人工智能讲一个笑话,它会扫描很多数据,而讲出的笑话很可能是我们所熟知的。我期待未来人工智能能够告诉我们一个创新的观点,而不是依赖于扫描大量的数据库。正如真正的人类喜剧演员创造出那些人类没有听说过的笑话一样,人工智能在这方面是没有办法和人类相匹敌的,我仍然期待人工智能具有幽默感的那一天。”
“我觉得他们的回答就很妙很幽默。”华师大二附中的高一学生孔子一说,说话慢悠悠、看得出性格很沉稳的他,也不禁露出了一丝笑意。白天他刚刚听了一场有关人工智能方面的论坛,这也是他所感兴趣的科研领域。
在他看来,科研应该来源于生活。初中时他爱好游泳,当时发现泳镜起雾的问题困扰了很多人,“最主要是影响我训练了。”走出泳池,回到课堂,他就开始研究起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联想到汽车的挡风玻璃可以加热防雾,那么是不是也能应用在泳镜上,但那么小的一个泳镜而且又是塑料的,有很大困难,我就做了一些研究,找到了一种新型材料ITO透明导电膜,它可以为泳镜提供加热防雾功能,然后我就开始做实验,包括做硅胶一体的防水处理,最终完成了,现在这个成果已经出来了。”
这次是孔子一第一次来到顶科现场,感受到浓厚的科研氛围。“我觉得这些科研大牛们和想象不一样,他们都很平易近人,在阐述问题时也都非常容易听懂。Timeless,科学探索恒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