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都市

满满电影感 处处美出圈

随手一拍就是大片!年轻人爱上打卡地铁站

记者 刘晶晶

本文字数:2910

    延安西路站如今是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     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吴恺

    18号线丹阳路站。

    市民上班途中就能感受到艺术的美感。

    外国游客打卡14号线豫园站。

    望不到尽头的高温天里,不满足于在室内吹空调度夏的年轻人又寻找到了新乐子。不用顶着烈日,也能拍到美美的照片,质感还堪比电影。“上海你不宣传这个地方可真糊涂啊!”让他们发出这一感叹的,正是不少市民天天都会经过的地铁站。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网红打卡

    在地铁站里

    拍出电影感大片

    “这一定是上海最有电影感的地铁站!”“一秒闯进森系电影”……小红书上如今爆火的这个地铁站,正是地铁3、4号线延安西路站。炎炎夏日,绿意最浓时,站台的分格大落地窗割碎了阳光,一片碎金苍翠。这片独特的光影也留住了人们匆匆的脚步,口耳相传后一跃成为年轻人的热门打卡地。

    这个颇有历史的露天地铁站位于延安西路凯旋路路口处,西侧是天山公园,东侧则是海粟绿地,两处绿地公园高大茂盛的绿植恰好将车站包围。从站外望去,行驶的地铁列车就如同穿行于绿野仙踪之间。进入站厅,大大的玻璃窗映出满眼绿意盎然,阳光透过枝叶斜斜透入,摇曳的光线影影绰绰,洒在上下电梯的乘客身上,仿若铺设出了一层时光滤镜。

    “无论是站厅天然的森系滤镜,还是老式站台的背景,乘客的剪影,或是带点灰尘的老式窗格,一切都正正好好,拍出来就特别有电影质感。”正在站厅现场拍片的几名00后女孩这样告诉记者。在小红书上看到有人推荐,她们特地穿得美美的,结伴来这里拍写真、录视频。“想拍出王家卫《重庆森林》电影里的感觉。”几个女孩笑道。

    站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两个月有不少特意来打卡拍照的乘客,有的还是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其中大部分是这样的年轻人。

    随手大片

    这些宝藏地铁站

    被年轻人“挖”出

    被年轻人“挖”出的宝藏地铁站远不止延安西路站。18号线丹阳路站是近期另一个备受青睐的热门打卡站点,被誉为“上海最有特点的地铁站之一”。这个全新的站点,整个地铁站的用色都只有黑白二色。在站台的中心线上,一侧黑一侧白,犹如白天与黑夜,又像今朝往昔。跨越“中轴线”,或是懒懒地坐在座椅上,就能成就一张天然大片。

    因为地铁站打卡热,不少年轻人还自发做出地铁站打卡、拍片机位攻略,从复古派到未来风,从老上海到新工业,总能找到适合你的。

    地铁1号线莲花路站已有近30年历史,如今也成为“网红款”。薄荷绿的站台色,配上钢制框架的一层层拱顶,和有点历史时代的吊扇与壁灯,让这个老旧的站台在镜头里既能小清新又能复古范。

    地铁15号线的吴中路站,则被年轻人说是酷似“星际穿越”,净跨达到21.6米的叠合拱形结构,是上海地铁首例无柱的无遮拦大空间站台大厅,两旁不停变换的LED墙,让人感觉进入了赛博朋克的世界。

    还有很多年轻人会穿着旗袍打卡13号线淮海中路站,红砖墙的站台,石库门的立柱,四色仿古瓷砖地面,正是老上海的优雅海派风情。或是到“一大会址·黄陂南路站”的石库门里、梧桐树下走一走林荫大道。“总之都是出大片的神仙地!”网友这样说道。

    触摸文脉

    在Metrowalk中触摸

    城市历史文化根源

    “上海地铁站已是Next level。”打卡拍照之余,在了解了这些地铁站的历史、设计和建造故事之后,不少年轻人更是这样赞叹。

    丹阳路站的“白”与“黑”代表的是“今”与“昔”。黑色墙面是杨浦百年工业历史,如杨树浦发电厂、上海制皂厂、毛麻仓库等。白色墙面上则展示了新杨浦的发展景象。白与黑的视觉对比呈现的是杨浦滨江从“工业锈带”到“生活秀带”的蝶变。

    作为新线之一,地铁15号线有不少“网红”站点。长风公园站以蓝白色调的波浪吊顶象征蜿蜒流动的河水,寓意“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桂林公园站的瓦片、窗格、太湖石衬托出一幅幅国画屏风,尽显江南园林意境之美,随影随势,不拘一格。紫竹高新园区站大厅内,以孕育出上海三大古文化的古海岸线“冈身”为灵感……

    “顺着上海地铁线逛一逛,打卡拍美照之余,对这座城市的印象也在逐渐形成。”95后摄影爱好者孟川表示,通过Metrowalk,感受到城市空间的美,也触摸到了形成这种审美的历史文化根源。

    声音

    年轻人正自发

    赋能社会美育

    在B站的外国游客来沪观光Vlog中,上海最受欢迎的必打卡地之一,就有14号线豫园站。乘上电梯上行,映入眼帘的是蜿蜒曲折的褶皱灯带,随时变幻出橙、紫、蓝、白等缤纷色彩,好似进入了一个神奇而梦幻的世界,让不少外国友人连呼“unbelievable!”“fantastic!”

    这一“上海脉搏”的主题设计也获得了“建筑界的奥斯卡奖”,2022年Architizer A+ Awards室内设计专业评委奖。设计师、行之建筑事务所创始人熊星表示,这一设计创意来源于上海的城市精神“海纳百川”,天花板上的曲线线条,正是江水自然拍打到柱体上所形成的韵律,也是上海这座城市的脉动。

    “年轻人自发打卡地铁站,这种现象我们喜闻乐见。”三川汇文旅体研究院研究员陈爽表示,自人类开启建设地下公共交通时代以来,地铁空间一直是城市的“第二公共空间”,地铁公共艺术也应运而生,国外很多城市如莫斯科的地铁站早已是世界闻名的文化打卡地。“中国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够。”

    曾在2015年打造出汉中路站“最美地铁蝴蝶墙”的明日大师艺术总策展人刘泉,之后又操刀14号线豫园路站的艺术设计。在他看来,把公共艺术融入交通出行中,让普通百姓在上班途中就能感受到艺术的美感,是公共艺术最重要的价值之一。而给社会美育赋能,年轻人正是其中最具自发创造力和传播力的群体。

分享到微信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青年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总机:021-61176117 | 广告热线:021-61173717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1-61177819/61177827 | 举报邮箱:services@why.com.cn | 个人信息保护
青年报都市 A08满满电影感 处处美出圈 记者 刘晶晶2024-09-04 2 2024年09月04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