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起,《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让体育课、体育锻炼有了真正的保障。看到自己曾经的建议也在《条例》的实施中有了体现,市政协委员洪亮很是振奋,也期待整个社会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强健体魄的氛围,全方位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03 “双减”之下,如何进一步满足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需求?今年1月1日起,上海市体育领域第一部综合性、基础性的地方性法规《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要求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的体育锻炼,让体育课、体育锻炼有了真正的保障。 看到自己曾经的建议也在《条例》的实施中有了体现,市政协委员洪亮很是振奋,也期待整个社会进一步营造积极向上、强健体魄的氛围,全方位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作为两届市政协委员,洪亮自十四届履职以来,两年内共提交11件提案,从加大应用型法律人才培养,到优化大学生实习工作,再到增加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时间,件件用心倾听青少年声音,真正做到“有的放矢”。 青年报记者 陈嘉音 “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不能仅仅是‘嘴上的同意’,更要转换为‘腿上的行动’。提倡青少年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更是聚焦上海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 “在未来的提案中,我会通过更加细化的方式,例如聚焦一个项目或一个课程,进行建言,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市政协委员洪亮 倾听声音 重视儿童青少年体育需求 2023年10月底,因山西一教师在网上吐槽,“中小学生连上厕所的时间都快没了”登上微博热搜,学生在本该休息的课间十分钟被“圈养”的话题再次成为热点。 其实,在去年的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洪亮委员就提出了关于增加青少年参加体育活动时间的提案,呼吁重视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需求,补齐课后服务短板。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青少年成长,在多个场合表达对青少年的真挚关怀和殷切希望。但关于青少年的调查和相关社会热点新闻,却反映出我国青少年群体因课业繁重、体育运动时间少、看电子产品久等原因而导致了近视率高、抑郁症频发、身体素质差等问题。”洪亮告诉记者。 “提案主要来源于我熟悉的领域,以及日常观察,家里的孩子和朋友也是我的‘智囊团’,他们有什么新的想法和点子会告诉我,我会随手记下来。形成建议后,我也会征求他们的建议。”洪亮说。政协委员履职和调研工作,融合在洪亮的日常工作中,也凝结进他的提案里。 写入《条例》 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 “除了政协委员外,我也是很多学校和教育部门的法律顾问,因此有很多接触学校任课老师的机会。”为了写好提案,他走访了民办和公办的多所学校,并和任课老师进行深入交流。 在调研中洪亮发现,社会氛围上过于重视考试分数,学习成绩成为评价孩子的重要甚至唯一标准。父母对青少年的培养和指导几乎以文化课的成绩为主,这又造成了社会上学习内卷的加重,形成了恶性循环,青少年的时间被各种试卷、作业所填充,无法培养和发展运动兴趣,也无从谈起体育锻炼,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方式得到疏解。 针对儿童青少年体育运动需求的问题,洪亮提出几条优化方案。一是社会上要破除内卷模式,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强健体魄的氛围,鼓励青少年群体多运动。二是学校要保证青少年有足够的体育活动时间。三是补齐课后服务短板,完善课后体育服务政策。四是打造上海成为青少年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定期在上海举办世界青少年城市运动会。 “学校需要至少设置每天一节体育课或者使用大课间进行集体锻炼,严禁文化课占用体育课时间,对体育课程表现进行考核,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内。”洪亮建议,特别是要保证16岁以下的青少年至少每天一小时的运动量,让每位青少年掌握1到2项体育技能,让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培养运动兴趣,使青少年在每天的体育课程中养成健康的体育活动习惯。 2024年1月1日,《上海市体育发展条例》正式施行,其中“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赫然在列,也给了洪亮很大的信心。《条例》中规定,学校应当将在校内开展的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纳入教学计划,与体育课教学内容相衔接,保障学生在校期间每天参加不少于一小时体育锻炼;倡导学生每天参加校外体育锻炼一小时,家庭、学校应当创造条件予以支持和保障。 建言献策 营造强健体魄的社会氛围 “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不能仅仅是“嘴上的同意”,更要转换为“腿上的行动”。洪亮还告诉记者,根据承办部门的答复,市教委正在全面推进学生校内外各1小时体育运动工作。一是开齐开足体育课,有序推动体育课课时增加,全面推进小学阶段学校每天开设1节体育课,鼓励初中每周开设4节体育课,高中阶段逐步增加课时,中小学每天安排30分钟大课间体育活动。 目前,上海市教委在系统实施小学“兴趣化”、初中“多样化”及高中“专项化”课程改革,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基础上,健全评价激励机制,研究制定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激励和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在基础教育阶段掌握至少2项运动技能。义务教育阶段每学期对学生体育课表现均有考核要求,考核结果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同时,将体育课时落实情况纳入对各区和学校的考核评价体系。 同时,为指导学校不断提升体育课后服务水平,市教委指导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开发资源平台,提供各类专业课程供学校自主选择。目前,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快乐体能等运动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提倡青少年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不仅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更是聚焦上海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未来的提案中,我会通过更加细化的方式,例如聚焦一个项目或一个课程,进行建言,来提高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洪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