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当艺术和科技相遇,将会碰撞出怎样的绚丽花火?“大美术馆计划”之美育讲堂——“中华艺术大家说”第一季,昨天在中华艺术宫艺术剧场开讲。首场邀请到中国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央文史馆副馆长冯远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理事长金亚秋围绕“艺术与科学的浪漫:山脚分手山顶重逢”展开对话。 “中华艺术大家说”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主办,上海市科学与艺术学会协办。冯远先生和金亚秋先生虽然分数不同的领域,但他们的成长经历却都与艺术和科学密切相关。冯远是大画家,但其实他青少年时期的最大愿望却是当一个电影导演。导演是需要掌握各种视觉技术的,这也使他对艺术和科技有了最初的了解。 而金亚秋院士小时候就是中福会少年宫绘画班的优秀学生,他最初的梦想是当一名艺术家,只是后来有感于国家贫弱,需要科技推动,这才毅然决然地投身于科技,成为了一名大科学家。 在冯远看来,艺术和科学是认识理解这个世界的两大方面。艺术指向的是人的内心世界,而科学则是技术工具方面的理论,人类社会无论是精神还是物质的存在,都离不开艺术和科学。金亚秋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他说,艺术是人类很好的营养,人类社会要发展,除了数理化之外,同样需要哲学和艺术发挥正面的影响。人文艺术修养,是一个人重要的补充。 近年来,AI技术突飞猛进,并且对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很多艺术家已经将AI作为自己创作的辅助工具。对此,冯远表示,在不远的未来,AI就会对艺术产生更深刻的作用,但是人的生物性是科技难以取代的。金亚秋表示,AI本质上就是一个大数据的类脑工程。“人工智能的智力是人类创造,所以人类不会被替代。” 作为上海唯一的国家重点美术馆,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一直致力于“人民城市”理念的艺术实践,始终秉承社会大美育的重任,践行“人民美术馆”理念,实现社会大美育的高标杆、高覆盖和高触达。此次全新重磅推出的“大美术馆计划”之美育讲堂——“中华艺术大家说”第一季,正是馆方在持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为人民群众呈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的美育大课堂的一次大放新“声”。 “中华艺术大家说”第一季共策划四期讲坛活动,除了本次邀请的艺术大家冯远,在未来的四个月内,还将陆续邀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许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曾成钢等艺术大家亲临现场开讲,在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畅谈艺术话题,与观众近距离畅聊艺术见解,共享美美与共的美好艺术生活。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党委书记、执行馆长王一川表示,“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将继续致力于‘人民城市’理念的艺术实践和传播,肩负‘社会大美育’的使命和责任,践行上海正在实施的‘大美术馆计划’计划,全力打造打造具有影响力的上海文化品牌,更好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城市窗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