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6版:在行动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2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青年律师投身公益专“挑”难案办

青年报记者 陈诗松

本报讯 在很多人眼里,85年出生的胡熙昊虽然年轻,但是办起案子来雷厉风行,成熟果断。就在事业愈发风生水起时,他却加入了法援律师的行列,每周腾出大把时间花在公益法律服务上。

在所有求助者中,胡熙昊有时也会“挑挑拣拣”,但他挑的不是最易处理的,而是最难办的老年人案件。在他看来,老年人求助者最为特殊,很多老人都是90岁左右的高龄,不少身体、精神或者智力状况有些问题,抑或是受到疾病侵害,并不完全具有民事行为能力,这样一来,更加没有机会自己寻求帮助了。“所以,我才更要去帮助他们。”

“直到有购房客上门看房,老人才知道房屋已被儿媳挂牌出售。”近期,两鬓斑白的老人沈阿婆成了他的又一个帮扶对象。沈阿婆原本是愚园路上一套房屋的承租人,在老伴和儿子过世后,一直和儿媳及小孙子一同居住在该房屋内。

没想到的是,孙子嗜赌如命,不但啃光了父母的积蓄,更将手伸向疼他的奶奶。沈阿婆也万般无奈,手里的“棺材本”被孙子以各种借口“借走”。到最后,孙子在外欠下巨额赌债,无力偿还,催债的社会闲散人员时不时来家门口贴讨债传单和砸玻璃,儿媳为了归还儿子的赌债,便开始打老人房子的主意。

“儿媳欺负老人听力差,不识字,私刻老人名章,悄悄将公房变为售后公房,随后以房子抵押贷款为名,骗老人去公证处,求老人帮忙,做了放弃房屋产权的公证,老人自以为是帮儿媳妇争取贷款而演戏应付公证员,不想落入了圈套。随后儿媳用公证书将房产变更到自己名下,立刻低价卖给了所谓的‘朋友’。”胡律师说。

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胡律师多次上门拜访了解情况。和平时雷厉风行的强硬办事作风不同,面对沈阿婆,胡律师把速度放缓,态度也温柔很多,平时一两个小时就搞定的效率,在和老年人沟通时,他则会花上三四个小时。

沈阿婆委托胡律师将儿媳和孙子告上法庭,然而法律是冰冷的,由于沈阿婆在公证书上签了字,即使她未在变更售后公房的合同上签字,法院也依然难以推翻公证书,一审二审败诉而归,但在判决书中,法院明确要求儿媳解决老人住房问题。

案子结了,但胡律师对于沈阿婆的关心却从未停止,甚至变成了一份心头的责任。“判决生效后,儿媳和孙子不但不为老人解决居住问题,更是派人深夜入户拆除了沈阿婆的房屋门窗,以此逼迫老人搬出。”每次老人遭到“突然袭击”,胡律师总是在接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帮助安抚协调,虽然和沈阿婆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但他从未放弃对于老人权益的维护,“这个社会是有是非对错标准的,那这个标准由谁来维护呢?全部都靠法律显然是做不到的,传统的伦理道德在我看来始终是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他说。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