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02版:青年视角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头版

第A02版
焦点

第A03版
焦点
 
标题导航
 
  2012年10月24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拔官员怎能仅靠“以德服人”?

    □丁元元

    又到重阳节,在孔子家乡山东曲阜,孝道如今成了对全体官员的硬性要求。市委书记在打造“彬彬有礼道德城市”动员大会上说:不孝者不得提拔重用!(据新华网)

    连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顺,怎能成为一个好官?按照传统观念,这道理完全说得通,而且也能为所有人接受。但是,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一个德行高尚的官员,如果能力平庸,不仅未必能在任上“行善举”,往往还会“好心办坏事”。

    因而从制度的角度来说,与其抱着“人性本善”的善意,选拔、提拔“有德行”的官员,反倒不如推定“人性本恶”,考察干部只注重能力,而用严格的监管来限制能吏们做出任何“恶行”。

    当然,考察官员的标准有很多,德行只是其中之一。笔者并非认为,在任用官员中,对于品格——比如是否遵从孝道的考察,不应当列入评定范围,但其中的核心问题在于,每一条标注如何量化,如何科学地进行认定。比如,曲阜市打造“彬彬有礼道德城市”,要求官员们“每周帮父母做一次家务;每月带父母理一次发,给父母洗一次脚;每年给父母的生活费用不少于月平均工资或收入……”

    这些标准是否有切实的参考价值,有没有好的办法监督、评定官员们的落实情况?如果可以,那么我们为这个有益的探索喝彩,否则,残酷的真相却可能是——想要官员“德才兼备”,最后却也可能因为操作层面的问题,选出“德薄才疏”。

    所以,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当曲阜市建一个“彬彬有礼城市”,所能想到的仍然是和孔子时代无异的各种文明礼仪的教育。然而,仅仅靠“学习”,力量太有限了——那些锒铛入狱的贪官污吏总是说:“这些年来放松了学习。”但这究竟是真心话,还是一句搪塞的借口?

    时至今日,在选拔、提拔干部时,仍不得不大谈注重孝道等,似乎在提示着我们某种焦虑:因为缺失了一种制度性的有力的监管机制,选拔任用官员仍然只能依靠“泛道德化”的标准——这着实有些苍白无力。

更多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年报》版权所有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06 邮发代号:93-6 新闻热线:61933111
   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焦点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焦点
   第A05版:24小时
   第A06版:事件
   第A07版:事件
   第A08版:时事
   第A09版:时事
   第A13版:证券·荐股
   第A14版:财经·动态
   第A15版:证券·选股
   第A16版:证券·看盘
   第B01版:青新生活
   第B02版:青年视角
   第B03版:早知道
   第B04版:微关注
   第B05版:微关注
   第B06版:微生活·社区
   第B07版:微生活·百态
   第B08版:微生活·城事
   第B09版:青女郎
   第B10版:互动·维权
   第B11版:互动·新知
   第B12版:文娱
   第B13版:文娱
   第B14版:体育
   第B15版:体育
   第B16版:体育
“被慰问”该讨说法
提拔官员怎能仅靠“以德服人”?
搞好心理教育何需“情报员”
“微博不接受举报”为何叫人失望
让“孝”的力量传递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