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高中学习策略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学生导报

第A02版
校园

第A03版
红花
 
标题导航
 
  2013年04月08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考古诗复习题
羌村(其二)

    杜甫

    晚岁迫偷生,还家少欢趣。娇儿不离膝,畏我复却去。

    忆昔好追凉,故绕池边树。萧萧北风劲,抚事煎百虑。

    赖知禾黍收,已觉槽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迟暮。

    注释:安史之乱中,杜甫逃出长安,追上肃宗,被任为左拾遗。为了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回琯州羌村探视家人。

    【试题】

    1.杜甫,字﹍﹍ ,因官职而被称为﹍﹍ ,因诗歌成就被称为﹍﹍﹍。

    2.从诗中看来,“还家少欢趣”表现在﹍﹍。

    3.联系时代和杜甫思想、经历,诗中的“百虑”指的是﹍﹍﹍。

    4.对“畏我复却去”有两种解释,一说是因为孩子怕我而离开,另一说是孩子怕我有离家远出。你认为那一种更合理?为什么?

    5.分析诗中“萧萧”和“煎”字的表达作用。【题解】

    第1题为文学常识,答案为:子美、杜工部(杜拾遗)、诗圣。

    此诗的1、2句中的“迫偷生”、“少欢趣”是一个纲,下文便全面展开。细读诗句,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畏我复却去”、“忆昔”“绕池树”、“抚事煎百虑”、“斟酌”“慰迟暮”,正是作者“少欢趣”的种种方面——即家庭的离合、忆昔的惆怅、国事的忧虑、迟暮的感伤等等百感交集。由此,第2题也获得了正确的解答。

    凡是在试题中出现的注解,尤其是关于时代背景或作者经历的注释,必须高度重视。通过这首诗的注释,我们可以看到,杜甫的诗写于安史之乱中,“迫偷生”的原因是“为了营救房琯,触怒肃宗,被放回鄜州羌村探视家人”——即为了国家、时事而遭到打击。这也是杜甫“抚事”的重点,也是“煎百虑”的主要方面。这样,结合作者的家庭和自身的情况,我们就可以较好地解答第3题了。杜甫“煎百虑”的内容无非是国家命运、人民疾苦和个人的仕途坎坷。

    第4题,是一道比较理解题。比较理解不能脱离原诗,不能脱离语境,不能脱离作者的思想情感,要从诗歌本身得出正确的结论,切不可主观臆断。请看“畏我复却去”的前句是“娇儿不离膝”。“娇儿不离膝”说明孩子非常喜爱父亲,所以“孩子怕我而离开”是毫无根据的。而“另一说是孩子怕我又离家远出”,却是十分合理的。为什么呢?其一,前后两句形成映衬,更能表现父子的深情;其二,孩子“畏我复却去”,又说明父亲离家已经不是一次,更能表现安史之乱危害的剧烈。所以这个描述内涵和感情极为丰富,自然是“更合理”的。

    第5题是词语分析。诗歌中的词语考察,无非是分析词语在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情感方面的作用。考察的词语大多为动词、形容词以及副词,此外还有叠词和名词(名词组成画面)。本诗中的“萧萧北风劲”是写景,“抚事煎百虑”是写自己的心境,所以前者一定是渲染气氛,创造一种忧伤悲凉的气氛。“萧萧”描绘风声,表现秋风之大,创造出一种凄凉感伤的意境。“煎”写心境,是煎熬的意思,突出内心极其复杂强烈的焦虑痛苦,体现他深切的忧国忧民之情,生动而感人。        (语文高级教师 刘继鹏)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导报》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闸北区梅园路77号17楼  邮编:200070
总机:021-61176117
  编辑部电话:61177876 | 发行部电话:61177866 | 广告部电话:61177871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8
   第A01版:学生导报
   第A02版:校园
   第A03版:红花
   第A04版:高中学习策略
   第A05版:高中学习实战
   第A07版:初中学习实战
   第A08版:青苹果
   第B01版:悦周刊
   第B02版:天下事
   第B03版:清口.com
   第B04版:文化地图
   第B05版:IN地带
   第B06版:阅读
   第B07版:动漫
   第B08版:大学视窗
   第C01版:中职周刊
   第C02版:特别策划
   第C03版:特别策划
   第C04版:青橄榄
   第C05版:修养
   第C06版:升学
   第C07版:职场
   第C08版:三点一刻
全球史观
羌村(其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