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C06版:升学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学生导报

第A02版
校园

第A03版
红花
 
标题导航
 
  2012年09月24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科辅导
变与不变
——全国成人高考作文题解析

    作文历来是各类语文考题的重头戏,一则作文所表现出的写作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二则作文在试题中分值高、所占比例大。因此,成人高考的作文一直受到考生的重视。这里,笔者对历年的成人高考作文题作一个回顾和分析,帮助参加成人高考的考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它的变化和走向,以便作出相应的准备和复习。

    变:“一”变“二”到“二”变“一”的回归

    如果仅看两三年的试题似乎很难说明问题,还是让我们把眼光投得远一些,可以更清楚地看出试题的变化。

    以往,成人高考的作文一直是一篇大作文的格局,要求为话题作文,题目自拟、分值60分、篇幅不少于600字、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自2006年起,成人高考语文试卷的最后一题就由以往单纯的一篇600字大作文变为一篇200字小作文加一篇600字大作文;分值也由60分变为20分加50分,共计70分。这个变化表明成人高考比以前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的写作能力,一是要求考生在规定时间内要完成两篇作文,写作的文字总量比以前增加了;二是要求考生既能对一种社会现象用简洁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见解,又能对某一话题进行较为详细的阐述,写作主题所涵盖的范围比以前更广了。 

    然而,2011年在经历了5年“一大一小”两篇作文的考法之后又恢复为仅考大作文一篇的形式,看来是因为参加成人高考的考生对写作的驾驭能力相对还是比较弱,采用比普通高考的写作难度还要高的试题,实践证明效果并不理想。 

    不变:关注社会和提升自我

    尽管试题形式有所变化,但从历年成人高考的作文题中我们可以发现,进入新世纪以来,关注社会热点和提升自我素养一直是成人高考作文题的两大主题。前6年中,2000年、2001年和2005年的主题分别是“西部大开发”、“环保”和“北京奥运”,属社会热点问题;2002年、2003年和2004年的主题分别是“机遇”、“荣誉”和“期待”,属个人素养问题,两大主题各居其半。自2006年变为一小一大两篇作文后,就在一年的试题中兼顾了两大主题。 

    2006年一小一大两篇作文题分别为“秋天来了”和“感动”,从前一篇的提示“有人说,秋天是金色的季节、成熟的季节、收获的季节,也有人说秋天是萧索的季节、凄清的季节、思念的季节”看,这个“秋天”是带有比喻意义的,那么,考生既可以从联系社会变革入手,也可以结合个人成长来落笔,其范畴还是社会热点和自我素养;后一篇“感动”则直接与个人素养有关。2007年的小作文“月饼销售的变化”则紧密联系社会热点问题,大作文“新我与旧我”更要求从哲学层面上认识个人素养问题。2008年的小作文要求议论治病与教人的关系,大作文“沟通”也属个人素养问题。2009年的“约会”和“国家•历史•文化”一小一大两题,以及2010年的“用真诚美化自己的心灵”和“执着”两题。写作范围同样是前面所阐述的两大主题。变化后的2011年,“选择”这一话题,依然没有超出上述范围,由此,我们可以说,这种命题思想看来还会延续。

    对策:确定主题、把握结构、表露真情

    成人高考的考生要写好考场作文,我以为还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依据提示,确定主题。从近年的成人高考作文题来看,一般都有一定的提示。我们一定要仔细阅读提示,从中提炼主题。例如2006年大作文提示中说“感动是从善良心灵中涌现出来的一种美好情感。”我们就应该从“感动是一种美好情感”出发去提炼主题,再从“生活中,我们常常会被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人事所感动”的提示去联想素材。近年来出现的系列“最美”人物,哪一个不令人感动,“最美”妈妈的一接,“最美”教师的一推,“最美”托举哥的一举……这些材料都能确定“正能量还是我们社会的主流”的主题。

    二是选择文体,把握结构。虽说是文体不限,但不管是写成记叙文还是议论文,清晰的结构是把自己想写的内容表达清楚的基础。记叙文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议论文要引论、本论、结论清楚明白。在行文前可以先理清思路,列一个写作提纲,然后按着提纲一步一步写下去。

    三是表露真情,注意篇幅。真情实感是任何文章的生命,如果我们选择的素材连自己都打动不了,我们抒发的情感连自己都觉得虚假,我们阐述的议论连自己都认为无力,那么,你怎么能打动阅卷老师的心,怎么能让阅卷老师与你共鸣?还有,试题提出了篇幅要求,太短不符合要求,太长又容易占用宝贵的考试时间,所以,注意文章篇幅的恰到好处也是十分必要的。

    复旦求是进修学院语文高级教师 汪向明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生导报》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闸北区梅园路77号17楼  邮编:200070
总机:021-61176117
  编辑部电话:61177876 | 发行部电话:61177866 | 广告部电话:61177871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38
   第A01版:学生导报
   第A02版:校园
   第A03版:红花
   第A04版:特别报道
   第A05版:特别报道
   第A06版:初中学习策略
   第A07版:初中学习实战
   第A08版:青苹果
   第B01版:Yue悦周刊
   第B02版:天下事
   第B03版:清口 .com
   第B04版:文化地图
   第B05版:IN地带
   第B06版:阅 读
   第B07版:动 漫
   第B08版:大学视窗
   第C01版:中职周刊
   第C02版:新闻
   第C03版:青橄榄
   第C04版:原创
   第C05版:修养
   第C06版:升学
   第C07版:职场
   第C08版:三点一刻
变与不变
上海首个家政管理大专班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