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都市

上一版   

 

2024年03月11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在这个学沪语最正宗的地方,老师给出了学习建议:

多讲上海话,哪怕“洋泾浜”

青年报记者 郭颖

    小朋友在沪语训练营学习。 青年报记者 吴恺 摄

上海人居然还要带小囡参加培训班学习纯正上海话?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这个双休日,在上海沪剧院举办的沪语训练营中,记者就发现了这一神奇的现象。

青年报记者 郭颖

语境真的很重要

“到菜场里买小菜,茄子哪能讲? 应该讲‘落苏’。”在上海沪剧院2号楼1楼的试听课堂上,年轻的沪剧院老师正在给孩子和家长上课,大屏幕上展示着各种生活场景,营造了一种语境,将孩子们带入生活中,从学习日常用语开始。

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试听沪语培训课程,立刻就对传统方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小时的课听下来,收获满满。这是电视剧《繁花》带来的沪语热? 是,也并不完全是。事实上,沪剧院这个沪语训练营已经开办了10年,可以说是学习上海方言最正宗的地方。

“啷啷啷,啷啷啷,骑马到松江,松江老虎叫,别转码头朝北跑,一跑跑到卖花桥,卖花桥上有只鸟,飞到佘山上……”2楼和3楼的每个排练厅都成了“教室”,每个“班级”都有十多个小朋友,大家排排坐,跟着沪语老师念童谣。

小朱和其他家长一样,在教室外耐心地等着孩子,她不时透过门上的玻璃窗,向教室里张望,悄悄看着女儿悠悠的表现。

小朱和她的爱人都是上海人,去年暑假开始,她就把还在读幼儿园小班的女儿送到了沪语训练营,每星期两小时,风雨无阻。“小朋友平时在幼儿园,都是讲普通话,回到家里,我们会被她带过去,渐渐地,她就不会说上海话了。”这是小朱带女儿来学上海话的原因,经过一年的学习,女儿现在上海话大有进步,在家里是普通话和上海话交替讲,终于不再是一个不会讲上海话的上海小囡。

90后妈妈小宋来自崇明,她坦言,送女儿樱桃来训练营学讲上海话是因为自己的上海话也不标准,平时在单位里也是以讲普通话为主。“以前在家里,因为我和孩子爸爸上海话都说得不标准,就避免跟孩子用上海话交流,现在听从老师的建议,我们都尽量跟她讲上海话,给她创造语言环境。”小宋说道。

开口才是硬道理

上海沪剧院《沪语训练营》艺术总监徐蓉是国家一级演员,因为一件小事,让她决心投身沪语教学。

有一次,徐蓉去幼儿园推广沪剧,问小朋友“苹果”的上海话怎么说? 当听到有小朋友回答“Apple”时,她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学习语言最好的时间是幼儿园和小学时期,但是孩子们学习沪语,已经渐渐失去了方言口耳相传的环境。”于是,从前几年开始,徐蓉就开始用大量时间编写一些沪语教学内容,尝试在各个领域进行沪语教学培训。

徐蓉发现,沪语教本最难的地方是要有标准参照音频。“我也想过用沪语专家所编的音标来教学,但是方言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有其独特的语调和韵味,最好的方法是示范性标准音频学习,而这恰恰是上海沪剧院的优势——我们具有非常标准的上海话语音。”

于是,徐蓉便利用这一优势在每课里都录制了原汁原味的标准音频,便于听和练习,一本沪语教本可以全家一起学习。徐蓉目前编写的沪语教本内容涉及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

记者留意到,沪剧训练营的老师大多都很年轻,有90后,甚至还有00后。他们并非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上海沪剧院演员团国家二级演员朱君尧就是杭州人,他是进入上戏附属戏曲学校沪剧班后,才开始学讲上海话的。

“我们从小就是这么学的,小朋友是一张白纸,学习语言很快。”小朱告诉记者,他们跟小朋友第一次交流时,就会讲上海话,看看小朋友是否能听懂,结果发现,大部分小朋友能听懂,只是不会讲,“即便是新上海人,也能听懂上海话,因为他们出生在上海,从小耳濡目染,学语言最重要的是语言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不光是小朋友,现在成年人也有学讲上海话的需求,朱君尧就曾经接受机构的委托,为他们的员工传授上海话。成年人学习上海话最大的困难就是把口音改过来,这比小朋友学沪语难多了。至于方法,朱君尧的意见是多讲,哪怕是“洋泾浜”也要多讲。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