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复兴公园“上海电影学院教学实践基地”揭牌

“公园+”让上海绿色空间更年轻化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自动化自行车。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摄

看一场露天电影,再听听电影放映背后的故事。昨天上午,一场特别的“新中国露天电影放映发展回眸展”在复兴公园开幕,复兴公园“上海电影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也在此揭牌。记者了解到,这一“公园+电影”正是本市“公园+”活动之一,今年,400余场“公园+”活动让绿色空间更具年轻味。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这一由上海大学和黄浦区绿化市容局联合主办的“新中国露天电影放映发展回眸展”,通过几款不同时期的露天放映设备,回顾了新中国电影放映史的几个代表性阶段。

城市电影院和流动放映露天电影都是新中国电影放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间,流动露天电影放映是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中国的露天电影放映从16毫米流动放映起步,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探索,已覆盖全国64万个行政村。

记者看到,现场展示了一款在凤凰自行车基础上改造的自动化自行车。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陈凯告诉记者,这台自动化自行车在那个年代主要有两个作用。“一个是电影院之间需要送片,以前电影是通过胶带拷贝带来送。第二个作用是做户外放映,放映员除了在电影院放映电影还需要做露天放映,就会带着设备、底片以及我们现在看到的银幕,去做一些社区放映。”陈凯介绍说,这台自动化自行车是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保存至今的一件藏品,至今还可以正常使用。

让公众可以快速了解电影史,户外露天电影是最好的切入口,也符合复兴公园的特征。“我们找了几款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比较有特征性的设备。”陈凯介绍说,如一台北京电影机械厂的友谊牌8.75mm放映机,生产于1965年。8.75mm是中国独有的窄胶片电影,系1965年经文化部审定批准的影片规格,放映设备轻便,运输方便,拷贝与放映机价格均较低廉,是专为偏僻地区人民看电影而设计的机型。

昨天上午,“上海电影学院教学实践基地”也在复兴公园揭牌成立。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院长何小青教授表示,实践基地成立后,上海电影学院的学生也将在这里进行电影创作的实践。据介绍,此前已有学生利用复兴公园的自然景观进行短片创作的探索性尝试,“优先启动的是学生创作,借助公园的自然风貌做一些外景拍摄。去年和今年我们一共有三部短片在复兴公园完成了拍摄,并同时入选了平遥学生电影单元。”

记者从市绿化市容局获悉,这样的“公园+”赋能在上海全市都已展开。2023年,本市新增城乡公园162座。至此,全市各类公园数量达到832座。全市265座口袋公园、89座乡村公园已全部实行24小时开放,292座城市公园实行24小时开放,271座城市公园向游客开放共享草坪等空间。“公园+”拓展更是让公园变得更年轻化,更有“人气”。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