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益·行动

上一版  下一版   

 

2021年01月1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让艺术通过公益教育 走近更多青少年身边

青年报记者 孙琪

青年报记者 孙琪

本报讯 “Z世代”青少年喜欢什么样的艺术节?如何让艺术通过公益教育的形式走近更多青少年身边?最近,来自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学生观剧(展)团的一群青年碰撞出了一系列策剧和策展“金点子”,让公共艺术教育成为青少年的日常。

推广艺术打造丰富未来

作为艺术节公共艺术教育的品牌活动,学生观剧团自2017年成立以来,受到沪上各大高校及高中学生的欢迎和关注,2020年首次升级为学生观剧(展)团。

受疫情影响,这一届学生观剧(展)团现场参与人数少了,但为了让更多学生能够感受到舞台艺术、视觉艺术的魅力,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艺术节中心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形式,让活动离更多在校师生反而更近,还让众多青少年以“打造未来的艺术节”为主题,参与到推广普及艺术教育的出谋划策中。

复旦大学的王心远同学告诉记者:“要让艺术走近更多青少年,我们需要保留艺术形式本身的模样,又在表现形式、板块设计、科技融合上花费更多的心思,勇敢地去探索和尝试。”

来自交通大学的冯小瑜同学,则建议以沉浸式戏剧的方式,在浦东新区的各个地标演绎“经典”剧目《遥感都市2.0》,让观众通过更立体的观剧体验走近浦东开发开放和走进艺术。

为青少年观展提供金点子

遍布上海的各类展览场馆,已经成为年轻人日常文艺生活的重要打卡点。本次观剧(展)团的活动,首次将展览也纳入了成员们的观摩范围。视觉艺术界的“大咖”、专家担任导师,引导青年学生更好地观摩各类艺术展博览。

参观完展览的学生们纷纷脑洞大开,为青少年的观展普及推广提供“金点子”,策划了6台“原创”展览内容,比如有学生提出,可通过运用AR技术,让城市空间成为展览空间,让观展者可以在蓝天白云之下看到大型数字作品与城市地标交相呼应等等。

通过观剧(展)团活动的催化,沪上学生们诞生了诸多新鲜的创意,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艺术话题和策展思路。

联动网络拓展艺术生活方式

除了观剧(展)团的成员之外,如何让更多普通市民、更多年轻人参与到上海的艺术生活中来呢?很多学生的策划中都融入了网络科技元素。

很多青少年不约而同地提出了为舞台演出开通网络观摩通道的设想,让观众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欣赏艺术,在全息投影、动作捕捉等新技术支持下获得更丰富的观演体验。再如演出节目中,如何让观众的反馈实时抵达演员?剧目的演绎如何与观众的观摩形成互动和呼应?这些都是这群年轻学生正在思考的主题。

“这些学生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够融入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色中,绽放出更为鲜亮的色彩。”主办方表示。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