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20年04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青年企业家与投资人共话科创新生态

青年报记者 郭颖 见习记者 陈嘉音

青年报记者 郭颖 见习记者 陈嘉音

本报讯 首届上海创新创业青年50人论坛迎来了最后一场主题论坛“融合共生-科创资本助力新生态”。

从图书《三国演义》最后固定页上的羊毛衫广告,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徐立联想到了当今互联网视频当中的Feed流广告。“这些东西是不是就表示我们现在新技术、新场景的东西早已存在。因此,天下没有绝对新的东西。”

徐立用历史人文的观念来看待上海的生态,包括上海对创新创业的企业所给予的营养、养分和推动。

“在上海很重要的就是包容、开放和国际化,这是真正推动持续创新和生态发展的核心动力。”徐立是上海人,他说,“小时候上海的地标是上海大厦,那时候总觉得它很高很雄伟。我离开上海的时候是10多年前,我出去读书,上海的地标是金茂大厦,那个时候我都没有上去过,总觉得特别高。今天我站在上海中心,这是上海的新地标。上海就是用包容开放的心态逐步拔高它的高度。”

徐立记得《纽约客》的专属记者讲过一句话:如果说纽约是个从不睡觉的城市,那上海连坐下来的工夫都没有。“所以我这里也没有凳子。”

徐立说,企业家跟哲学家一样,想做的事情都是用其认知去定义普罗大众的思维模式和思想。“其实做创新的企业,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怎样去教育普罗大众,告诉普罗大众什么是这个新技术,只有大众了解了这项新技术,才会真正融合。”

对于人工智能和人类智能的区别。徐立认为很核心的一点是:人工智能在很多情况下是你给它设定目标,它把一件你规定好目标的东西做好,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工具。但是人类智能与人工智能的最大区别是,它永远会调整自己的目标。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