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可看戏,可读书 一波文化老地标迎来新生机

青年报记者 郦亮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2019年岁末,上海的不少文化地标也迎来焕发生机的重要节点。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些文化新地标将在今后陆续投入使用,这将深刻的影响市民的文化生活。

修旧如旧

位于南外滩董家渡的外滩商船会馆距今已有近305年历史,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建筑之一。近日经过4个月的妥善修缮,外滩商船会馆正式回归,成为绿地外滩中心的一部分。

商船会馆今年8月8日进入修缮阶段。为了修旧如旧,施工方克服外立面修复等难题,不仅保留了原来的结构、形制,而且大量采用了传统工艺,仅800平方米的修缮面积,就动用了近60名传统工艺技师,包括雕花师傅、描金师傅、漆工等。单单雕花一个环节,就要经过拓印、描线、粗加工、细加工、上油漆等几道工序,经过细加工之后的曲线、弧度都会更为圆润、顺滑。力求原汁原味保留会馆的历史底蕴与记忆。

而位于皋兰路16号的思南书局诗歌店将于12月28日开张。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皋兰路16号原为东正教圣尼古拉斯教堂。由协隆洋行俄国建筑师亚·伊·亚龙设计,昌升营造厂承建,砖混结构,1932-1934年建造。新中国成立之后,这座建筑先后作为一家工厂和餐厅存在,1999年做过一次大修,修复了上部的圆尖顶。

此次成为思南诗歌书店,是这栋建筑的又一次新生。对于诗歌这样的专业性极强的图书门类来说,图书的选择是关键的关键。记者了解到,一个汇集了诗歌领域学者和出版社专家的强大的选书团队已经组建,他们的品味决定了整座书店的品位。这个团队的领头人是上海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孙甘露。

改旧建新

著名的上海宛平剧场改扩建工程昨日迎来主体结构封顶,这意味着项目建设取得地面正负零以上主体结构竣工的阶段性成果,历时29个月完成了剧场主体结构。

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宛平剧院建于1988年,曾是上海西南地区有名的文化娱乐场所。而此次进行改扩建之后,宛平剧院将成为上海一个重要的戏曲演出专业剧场。未来的宛平剧场包括一个满足大型戏曲剧目演出的1000座戏曲专业剧场、一个300座的戏曲小剧场和一个300平方米的多功能展演厅,今后有望成为上海戏曲艺术发展的城市文化新地标。

为了体现戏曲演出的风貌,宛平剧院的改扩建都极力呈现中国戏曲之美。从外立面折扇幕墙与玻璃幕墙交相呼应,到建筑内的一桌一椅,都巧妙地突出了戏曲元素的现代感和时尚感。

结构封顶的宛平剧场将进入工程的新阶段,明年重点转向内部装修和专业设备安装,预计将于2020年底建成。在运营规划上,以年为单位,打造戏曲演出季,在充分满足上海各大戏曲院团经典、复排、新创剧目展演、驻演的基础上,诚邀全国各戏曲剧种以及海外戏曲团体、传统戏剧团体来沪竞技展演、切磋交流,以每年不低于300场的演出,以及各类交流展示、艺术普及和影音体验活动,打造戏曲艺术的综合平台,重塑宛平剧场的品牌形象,为打响上海文化品牌、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增光添彩。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