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9年10月0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市群众文艺主题作品展演举行

援疆援藏的种子已“生根发芽”

青年报记者 郦亮

    上海援疆援藏干部的事迹感动了现场观众。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昨晚,根据复旦大学钟扬教授事迹创作的歌曲《种子》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星舞台唱起,很多观众泪流满面。“共筑中国梦”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上海市群众文艺主题作品展演在此举行。此次上海群文主题展演选取了一个十分新颖的角度,将上海援疆援藏干部的感人事迹呈现在观众面前,感动了很多人。

青年报记者 郦亮

复旦教授撒下科研和梦想的种子

昨晚上海群文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展演,之所以选择上海援疆援藏这个主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上海市群艺馆创作部主任王晓宁告诉青年报记者,为了实现全面小康,完成脱贫攻坚,上海对口支援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很多医务人员、教师、科研人员奉献多年,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有的人甚至把生命留在了援疆援藏的路上。这样一个群体,对于上海群众来说并不是十分熟悉。所以有必要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做这样一台主题展演。

复旦大学教授钟扬在2017年在为民族地区干部讲课的出差途中遭遇车祸去世。钟扬曾援藏16年,穿梭青藏高原采集4000万颗种子,同时也将科研和梦想的种子撒进无数学子心中。钟扬的事迹传开之后,很多人为之动容。昨晚展演中的歌曲《种子》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沪上群文精品力作的一次检阅

昨晚的主题展演除了歌曲形式,也用各种艺术载体来反映援疆援藏干部的感人事迹。这本身也是近年上海群众文艺创作百花齐放的一种体现。

应该说,昨晚的“共筑中国梦”主题展演是对上海近年群文创作的一次检阅。因为所选的节目,无论是十几年前就一唱成名的《塔里木的胡杨》,还是刚刚在5月份群星奖舞台上亮相的《种子》,都是上海新世纪以来诞生的群文精品力作。这些作品的背后是上海文艺工作者扎根生活,服务群众的创作态度的具体表现。

近年上海群文创作成绩斐然。在今年5月份的第十八届中国群文最高奖群星奖的评选中,10部获奖作品,上海就拿下了4部,可谓是一鸣惊人。对此,上海市群艺馆馆长萧烨樱对记者表示,上海的群众文艺创作能够取得一定的成绩,与现在上海建立的群文创作机制有很大关系。上海现在每年举行一次新人新作展演,这是由各区选送的,从中脱颖而出的作品会进入到打磨阶段,这个阶段就不再局限于区一级,而是市级层面选派专家加入到作品的打磨之中,为作品的提升提供意见。经过数年的打磨,其中的优中取优之作才会参评群星奖。

18家院团带来150场文化活动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上海群众文艺工作者在节日为市民奉献大量精彩节目。上海的公共文化配送体系在九、十月间进行了“壮丽七十年,奋进新时代”专题配送。上海滑稽剧团、上海市长宁区沪剧传承中心、上海民间艺术家协会等共计18家国有院团和优质社会主体深入社区、走进居村,共带去150场活动。预计市民受众超过3万人次。

一批优质艺术展览国庆期间也在各大场馆开展,其中以情怀展和亲子展为主。在万象城举行的“奥兹幻境·绿野仙踪潮流特展”就将光怪陆离的绿野仙境搬进现实。展览由8位韩国顶级潮流艺术家根据《绿野仙踪》的剧情运用多种现代科技手段重构了原著中的8个场景。策展人千惠瀞告诉记者:“希望不了解《绿野仙踪》的观众通过此次展会,通过作家们的创作呈现,能够用眼睛和心灵亲身体验和感受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去认识世界、与人相处以及如何在群体社会中认识自己等寓意。”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