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青年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2月04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海归研发工业机器人“大脑”获海归人才创业大赛一等奖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本报讯 “组装一个机器臂很简单,但要让机器臂干精细的活,核心控制器作为工业机器人的 ‘大脑’就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公司最大的优势。”上海达野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孙宇豪和蒋超都是海外留学归国创业者,在日前举行的“2018上海海归人才创业大赛”上,他们的创业项目“工业机器人与核心控制器”荣获了大赛一等奖。

上周末,他们参加了2018年中国海归创业大会暨第六届上海海归人才创新创业大会,在展示区,他们在介绍公司工业机器人的同时也表示,他们不缺技术和产品,但缺平台推广,希望得到政府的支持。

据介绍,为助力海归人才创业,从11月下旬起,长宁区联合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为创业者开设了一周全封闭式的创业培训班、一次创业大赛和一场上海海归人才创新创业大会。

在经过了100余个创业项目的海选、路演等环节,12个优秀项目脱颖而出参与了创业大赛决赛,项目涵盖了工业机器人、微电子、健康大医疗、设备制造等领域。孙宇豪和蒋超带着项目一路过关斩将,最后获得了唯一一个一等奖。

他们的创业公司目前拥有4个系列11款成熟的工业机器人产品。德国留学归来的孙宇豪是核心控制器负责人,这一工业机器人的“大脑”是他们的核心技术。

就如一款人机协作机器人,普通款很容易撞伤人,但孙宇豪介绍,他们的机器人有安全防碰撞功能,触碰到人的时候会停下,检测到没有外力的情况下再继续工作。这款机器人可以与人一起工作,设置在装配、编程、组装等岗位,十分灵活。“人机协作机器人的灵活度也和核心控制器有关,控制器由我们研发而成,有自主产权。”

在参与决赛前,两人都参加了一周全封闭式的“上海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培训班”,学长、大咖们的分享让他们受益匪浅。

蒋超表示,学长们创业经历丰富,有很强的市场敏锐性,他们的分享让创业方法变得系统化,让模糊的概念变得更成体系,让他们知道短期、中期、远期应该如何系统规划创业脚步。

作为一家初创型企业,蒋超觉得他们不缺核心技术与产品,但缺平台来介绍推广。立足长三角,放眼全国,他们希望能获得政府的支持,“支持不一定是资金形式,政府能够认可我们公司,有配套政策,帮助寻找平台推广,就是最大的支持。”

这一点,主办方已经有所考虑。在大会上,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与长宁区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设立共用海外引才平台、共组虹桥海归人才咨询顾问团、共建海归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促进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互补,进一步做大创新创业的舞台。

同时还成立了“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创新创业基地(长宁首站)”,基地将依托市、区各方资源,把脉海归人才的需求,对入驻基地的企业和人才提供创新创业、人才激励等政策扶持和配套服务。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