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30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崇明区今年底全面消除河道黑臭

引入村民自治形成“全员治水”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本报讯 昨天上午,崇明区建设镇虹桥村26号河道内,几个村民正在热火朝天地清理着河底淤泥。“我家就住在旁边,现在家里开了农家乐,环境搞好了对(农家乐)生意肯定会更好,所以清理河道也是我们自己的事。”67岁的村民张汉培说道。青年报记者现场采访获悉,针对实际情况,崇明区打破传统工程治河思路,鼓励村民自治参与消除黑臭、劣Ⅴ类水体工作,形成了独特的“全员治水”模式。目前,崇明区已明确“要打造全市最好水环境”,并提出了“2018年底全面消除河道黑臭,将劣Ⅴ类水体占比控制在25%以内,2019年底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2020年、2021年持续巩固,确保水质不反弹”的目标任务。

崇明的黑臭、劣V类水体主要为村级河道和泯沟,集中分布在村民田间地头、宅前屋后。这种情况下,一方面传统的机械作业方式无法进场施工,强行进入甚至可能造成宅间路面损坏、沟河塌陷等问题,另一方面河道水质的主要污染原因是沿河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水产养殖污染、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沿河构筑物等因素综合作用,与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针对上述实际情况,为有效破解水环境治理管理上的难题,崇明区打破传统工程治河思路,鼓励村民自治参与消除黑臭、劣Ⅴ类水体工作,形成了崇明独特的“全员治水”模式:群众积极参与河道疏浚、主动配合拆除沿河鸡鸭棚……

昨天上午,和其他村民忙着清理26号河道淤泥的张汉培介绍说,自己从小住在这里,以前河道里的水很清澈,自上世纪90年代村里用上自来水之后,河水不再做取水之用,之后随着管理的放松以及各种污染物的排放,河道越来越窄、河水也变得黑臭。但是现在,包括张汉培在内的周边居民都迫切希望改善河道的水环境。“2012年村里开始陆续办农家乐,现在河道两边几乎家家都开了农家乐,我家去年也开了,现在每个周末能接待20多个客人。”张汉培说,这条河道就在农家乐旁边,如果不治理,对周边的环境总归会有影响,“环境搞好了对(农家乐)生意肯定会更好,所以清理河道也是我们自己的事。”而在离虹桥村不远的富安村,村里的64号河经过整治已消除了劣Ⅴ类水体,河道焕然一新。

除了引入村民自治,崇明区河长办还印发消除黑臭、劣Ⅴ类水体的考核办法、验收流程,要求各乡镇以群众满意为标准,积极做好社会公众满意度测评,相关结果作为验收考核依据,并计划在区级层面验收通过后,同步对各乡镇消除黑臭、劣Ⅴ类水体情况进行媒体公示,广泛征集群众意见建议,接受群众评价。

此外,崇明区还探索建立生态检察官派驻区河长办制度和河道警长制。通过各方面努力,截至11月23日,崇明区全区黑臭水体整治进度已完成约96.4%,2018年度将劣Ⅴ类水体占比控制到25%以内的目标任务已经提前完成。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