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1月17日 星期六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纪念宋庆龄诞辰125周年

相关文物特展免费对公众展出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讲解员在为参观者讲解人物故事。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摄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伟大女性宋庆龄同志诞辰125周年。由上海市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中国福利会、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宋庆龄研究会共同主办的《海上琼英 国之瑰宝——宋庆龄与上海》文物特展昨天起至2019年1月6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对公众免费展出,用文物讲述人物故事,用文物勾勒人物品格,亦用文物体现上海情怀。文物特展上,《孙中山宋庆龄上海史迹地图》正式发布。

全国首个该主题的大型文物展

宋庆龄是上海的女儿,她波澜壮阔的一生,与上海这座城市紧密相连。上海是宋庆龄出生成长的地方,也是她从事革命活动、致力于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建设事业的重要地方,更是她毕生眷恋的家乡。展览主题中的“琼英”取自宋庆龄的印章,是她的曾用名,“国之瑰宝”则是周恩来总理对她的赞誉。

青年报记者获悉,本次展览是全国首个以“宋庆龄与上海”为主题的大型文物展,共展出展品350余件,其中文物200余件,历史照片和资料150余幅,并分成“成长在上海”“奋斗在上海”“永远在上海”。作为上海的女儿,宋庆龄体现了海派文化、江南文化中传统与现代理念并存、中西方文化兼具的特质,是20世纪时代女性的典型代表。

用文物讲述人物故事

区别于人物展览以图片为主的模式,观众在本次文物特展中可以看到诸多源于宋庆龄本人保存的家庭遗物和个人物品。在重要文物展品的说明牌旁,还配有相应的二维码,观众打开手机扫一扫就能获取一个个图文并茂的文物故事。通过挖掘、解读文物背后的故事和内涵,展览以文物为主角讲述宋庆龄的故事,诠释一段段被历史尘封的动人故事,引发观众的思索与共鸣,焕发文物的光彩和感染力。

以展览第一部分展出的宋庆龄赴美留学护照为例。观众阅读图文内容可知护照上填写的中英文详细信息,了解这份护照如何历经转辗被发现,又漂洋过海再度回到上海宋庆龄故居的故事。

展览第二部分陈列的一本宋庆龄藏书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题赠的《西行漫记》。书的扉页上有斯诺亲笔题词:“送给勇敢的革命家庆龄同志,你是中国第一位鼓励我写作此书的人,而且是此书的第一位读者。对书中的不妥之处请见谅。”1936年6月,斯诺在宋庆龄与中共党组织的牵线和帮助下,前往陕北根据地访问红军和中共领导人,历时4个月。1937年7月,斯诺根据这次采访写就《西行漫记》一书,向世界真实而客观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政权和工农红军长征等情况,引起轰动。1937年10月,斯诺将此书题赠宋庆龄。宋庆龄是中国首位鼓励他写此书的人,也是此书在中国的第一位读者。1972年斯诺逝世后,宋庆龄在纪念文章中特别提到此书,称:“从那时到现在,他的这本书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这对他来说是最恰当的铭词。”

第三部分展览还通过宋庆龄的日常生活起居用品,以及宋庆龄遗愿选择归葬上海的照片等,集中展示了宋庆龄对上海的感情,对家乡的眷恋。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