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10月25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芭原创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全球首演

创新艺术表达 延续红色情怀

青年报记者 陈宏

    《闪闪的红星》在艺术节首演。受访者供图

昨晚,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上海芭蕾舞团的原创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盛大首演。当成年版的红军战士潘冬子,将行军路上的种种和儿时的记忆交织时,不少观众都感觉到了新意,这也让幕间的掌声不断。上芭人也告诉记者,这样一部作品,是革命精神和红色情怀的延续,也是上芭人对芭蕾艺术的传承与创新,更是以海派芭蕾讲好中国故事,打响“上海文化”品牌的又一力作。

青年报记者 陈宏

舞台上出现了两个潘冬子

原创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由赵明担任编剧及编导。赵导的作品多次摘得“文华奖”“荷花奖”“五个一工程奖”等中国舞蹈届含金量最高的大奖。

《闪闪的红星》故事家喻户晓,潘冬子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故事从已经成年的红军战士潘冬子的视角徐徐展开,行军路上的种种与儿时的记忆相交织,令潘冬子更加坚定了信仰,那就是为救起更多的母亲、守护更多的家庭而英勇奋战到底。这种全新的蒙太奇式的舞剧叙事方式及故事结构不仅理清了人物间的关系,行军路上各种节奏的埋伏、急行、夜行也与舞剧的变奏性不谋而合。

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不断交替,随着故事的推进,“以情入理”中赵导将为观众塑造一个有血有肉的红军战士潘冬子的形象,用最真实的情感打动观众。最后,当潘冬子冲入火海,救起千千万万的母亲的时候,达到革命信仰的升华。

此前,赵明在受访时说,他试图呈现的是一部“超现实主义与超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舞剧中现实与回忆交叠,两个潘冬子共同在舞台上讲述过往的经历,这在舞剧创作中是比较少见的”,赵明说这是一种心理化的结构方式,倾注了自己对人生议题的理解,“我把我本人对舞剧、对人生、对生命、对革命的感悟和对理想的认识都附着到了这部作品中。”

经典元素没有缺失

在创新之余,舞剧也保留了许多经典要素。电影《闪闪的红星》中傅庚辰先生创作的《映山红》《红星照我去战斗》《红星歌》深入人心,因此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特意保留了这三首经典乐曲。

此外,担任该剧作曲的杜鸣根据编导赵明的要求,进行了全新的创作,为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谱写了动人的音乐,既兼顾了芭蕾的艺术表现方式,又保持了音乐的舞蹈性又饱含积极向上的情感力量。

同时,作为一部红色题材的芭蕾舞剧,《闪闪的红星》的音乐一方面结合了革命的浪漫主义和英雄主义;另一方面,在尽可能保证芭蕾高雅、讲究的音乐语言和审美品味的同时,展现了民族特性,更接近中国人的审美,也更为朴素,并未刻意运用炫目繁复的作曲技巧,而是符合芭蕾的特质、符合舞剧整体的剧情,让音乐自然地流淌出来,唤起观众的情感起伏,让观众产生认同感和亲切感。

此外,该剧的核心:红色元素,也在创新中保留了下来。

担任本剧服饰及造型设计的李锐丁将他的设计定义为“红色的交响”。他说道,“所有的色彩走向是一种交响式的表现方法,轻、重、浓、淡、张扬、抑制、抒情、高亢,都在设计中有节奏地出现。所有人物的设计来源于原始形象本身,但又区别于原始形象,有着显而易见的突破及变形。”本剧的服饰在具体制作上也运用了国际流行的毛裁、拼贴、肌理、手绘、半朋克式的方式,以期达到红色革命艺术化,历史题材现代化,民俗元素时尚化,民族样式芭蕾化,中国故事世界化。

演员为演出淬炼军人精气神

为了此次首演,上芭派出了强大的演员阵容。成年潘冬子将由上海芭蕾舞团首席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吴虎生扮演,潘冬子的母亲与父亲将分别由上海芭蕾舞团首席主要演员/国家一级演员范晓枫以及上海芭蕾舞团主要演员/国家二级演员张文君扮演。此外,主要演员/国家二级演员戚冰雪、吴彬等也将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更重要的是,为了掌握所塑造人物的精髓,他们还用各种方式,淬炼出了军人的精气神。

对演惯了王子的上芭首席明星吴虎生而言,为在舞台上塑造潘冬子红军战士形象,他放弃了自己所有的“优点”,像个真正的战士一样匍匐、下蹲、倒地。在吴虎生看来,潘冬子的内心既有对父母、伙伴、家乡的爱与依恋,又有因为童年的悲伤经历而立志为了民族的美好未来抛头颅洒热血的一往无前,是一个平凡的、接地气的人物形象,更是一种代表着热血与坚毅的精神符号。

同时,这也是上芭首席范晓枫首次挑战革命母亲的角色,范晓枫说道,“‘母亲’是潘冬子人生的一面旗帜,她给予冬子的爱,她所展现出的勇敢、无畏、坚韧都深深影响着冬子。”为了在芭蕾的语汇下表达一个勇敢的、坚定的中国母亲,范晓枫细化了动作和眼神的处理,在拿捏人物神韵和肢体表达上也下足了功夫。

据上芭透露,这部高难度的戏排了4个月。紧张排练的间隙,上海芭蕾舞团从首席到群舞,近80名演员不但抽空跟“南京路上好八连”的战士们学习军姿,在汗水中淬炼军人的精气神;更前往江西“深扎”采风,坚定理想信念的同时,为舞剧创排和角色表演汲取养分。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