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9月27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化广场丰富音乐剧多样性

青年报记者 陈宏

本报讯 法语音乐剧、德语音乐剧,这几年,除了英语音乐剧世界的两座大山百老汇和伦敦西区之外,文化广场开拓了更多的音乐剧来源,让观众见识到了音乐剧界丰富的多样性。昨天,又一部不同风格的音乐剧在文化广场“初露峥嵘”,古巴出品的西班牙语音乐剧《卡门·古巴》,已经颇具“神作”之相了。

改编自比才著名歌剧《卡门》,《卡门·古巴》集结了包括曾执导音乐剧《国王与我》的世界知名音乐剧导演克里斯托弗·伦肖、曾因大热音乐剧《汉密尔顿》及《致埃文·汉森》荣获托尼奖最佳编曲的阿列克斯·拉卡莫在内的多位顶尖主创,是近年来少见的西班牙语音乐剧佳作。从2016年巴黎首演至今年开展的欧洲巡演,《卡门·古巴》好评如潮、反响极佳,它将于12月12日起登陆上汽·上海文化广场,共演出15场。

除了它被列为文化广场今年“年末大戏”中的首部,特别引人关注的还包括,此次演出将是本剧的亚洲首秀,也是本次国际巡演中的亚洲唯一一站。是什么让文化广场特别青睐这部剧呢?

“其实,拉美音乐剧都是特别燃的,但是它们一般有个致命缺陷,就是剧情故事太弱,”文化广场副总经理、著名音乐剧人费元洪告诉青年报记者,“而欧洲戏剧呢,正好在故事方面是强项,所以这部音乐剧是一个国际团队创作的,把拉美和欧洲两种风格的戏剧结合在一起,又用上了百老汇的手法,所以最后有了一个奇妙的化学反应。”

在昨天的见面会现场,剧中男女主演卢娜及赛义德为现场观众表演了《卡门·古巴》中的三首曲目,其中就包括最为著名的片段“哈巴涅拉舞曲”。作为全球传唱度及知名度最高的咏叹调之一,这支在《卡门·古巴》中名为《爱情》的选段充分展现了卡门对于爱情和自由的向往。而当配以拉丁风格的编曲之后,《卡门·古巴》中的“卡门精神”更是有所加强。

更难能可贵的是,本剧不仅是文化广场对于呈现小语种音乐剧的又一尝试,其里程碑意义更在于,这也是文化广场自2011年开业、多年引进优秀音乐剧以来,第一部如此与国际接轨、同步呈现音乐剧佳作的实践。“用一部上演时间仅两年的作品作为年末大戏进行呈现,对于文化广场而言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费元洪说,“对中国观众而言,这也将是难得的、真正实现与国外观众同步欣赏顶尖优秀剧目的机会,很难得。”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