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6月01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建筑博物馆”重新修缮对外开放

此前已封闭70年 将成为市民公共文化空间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这批老建筑在封闭70年之后终于重新面世。受访者供图

本报讯 位于延安西路1262号的“上生·新所”日前正式对外开放,这片位于新华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老建筑,在封闭70年之后终于重修面世。据悉,这里今后将变身为向市民开放的公共文化空间。

拥有3处历史建筑最早距今近百年

“上生·新所”总占地约4.8万平方米,同时拥有文物保护单位、优秀历史建筑、保留建筑三种保护等级建筑,即将开放的13栋建筑年龄跨越数十年,有3处历史建筑。此前,这片区域一直不对外开放,如今终于揭开神秘面纱,一期开放近半。

踏入延安西路1262号,可以看得出其中的建筑并非同一个时期所造,风格也各异。西侧园区建于1924年的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是园区的“元老”,属于西班牙风格,由美国著名建筑师艾利奥特·哈扎德设计。红屋顶、圆拱门,一楼大厅有很多曲线优美的螺旋柱,宽敞的室内曾被分成保龄球馆、桥牌室、台球室等,一整排连续的都铎式拱形玻璃门十分壮观。外墙采用黄沙水泥拉毛饰面,这也是西班牙式建筑一种典型做法。

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旁边的海军俱乐部内,有一个全上海都十分罕见的“英制”露天泳池,这也是目前上海仅存的近代侨民总会露天泳池。水池与泳池边的彩色马赛克地坪、马赛克标识泳道相互衬托。整座建筑为两层,泳池四周有粗壮的混凝土柱廊环绕,泳池北侧有雕塑壁龛。站在二层可以俯瞰整个泳池。未来这里将打造泳池特色商业。而泳池北侧的体育馆解放后曾作为上生所培养基蒸锅间车间使用,内部新增了一些除尘罩,别具特色,这里将和泳池一起作为秀场使用。

从番禺路60号入口走进,迎面是一栋花园洋房,这就是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设计的孙科别墅,由于这座花园洋房是孙中山之子孙科的旧居,因此得名,这也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上海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

孙科别墅建于上世纪30年代,主体建筑系西班牙式,兼有巴洛克建筑风格,至今仍能见到保留较为完好的屋面筒状瓦片、外立面的鱼鳞状拉毛尖券拱门、内部螺旋柱子十字拱顶等。孙科别墅占地不到400平方米,其余7000多平方米全是花园,是典型的中式庭院。别墅内部的精美程度不输外观。白墙上有不少尖拱和圆拱设计,楼梯和护墙全是柚木制成,护墙上的花纹细腻多样。虽然由于孙科别墅还将进行新一轮修缮,此次暂不对外开放,但修缮完成后也将对市民开放。

重新修缮为每栋建筑定制更新措施

据介绍,延安西路1262号的建筑。最早作为外国移民的休闲娱乐中心,于1924年建造了美国乡村总会,包括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泳池、海军俱乐部。1951年,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迁入此地,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随着时间的推移,上生所也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不断扩增,各个时期的建筑都被留存下来,仿佛一座建筑博物馆。2016年,上生所主动腾退厂房,上海万科全面接管园区,进行更新。

上海万科“上生·新所”项目设计负责人陆言清表示,园区内的历史建筑价值极高,更新改造也遵循“修旧如旧”原则,根据每幢建筑度身定制。如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的拉毛墙面修复,就耗费了两至三个月时间。“拉毛”是老洋房中常见工艺,手法极其考究:黄沙、水泥的配比,“拉毛”的时间、力度都会影响效果,必须找经验老到的施工师傅来操作。为了呈现原有效果,现场工作人员甚至找了一堵白墙做试验,反复尝试了几十遍。

作为保留建筑的麻腮风生产大楼诞生于上生所时期,建筑设计师是郭沫若之子、著名建筑设计师及摄影家郭博。这栋8层的德国包豪斯风格的建筑还曾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长宁区第一高楼。如今,这栋曾经的“长宁区第一高楼”被注入商业办公功能,由于原先窗户尺寸小不利于采光,建筑设计师将朝南的窗户部分扩大,既利于采光通风,外观又更现代。

据介绍,未来,园区内还将竖起三栋全新的当代建筑,和哥伦比亚乡村俱乐部年岁相距近百年。

重新开放的“上生·新所”将充分考虑到公共性和开放性,尤其是市民关注和喜爱的历史建筑都将以开放为主,尽量弱化商业功能。开放同时还成立了由知名人士组成的文创委员会,今后,这里将进行各类策划展览、研讨会、专题讲座等艺术文化与学术活动,成为以文创产业为核心的城市客厅,市民的公共文化空间。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