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5月2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上海市中心又一座百年老建筑修缮重开

“查公馆”提前预约可免费参观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修缮后的查公馆。受访者供图

继去年荣宗敬故居荣宅被修缮后重归视野,上海市中心又一座百年老建筑在经过修缮后对市民游客免费开放了。这就是原民立中学校舍,现名“查公馆”的老建筑,清水红墙、爱奥尼柱、欧式花园住宅,优雅再现百年沧桑。

青年报记者 刘晶晶

拂开世纪尘烟一座楼与一座城

这座现名为“查公馆”的老建筑,在威海路的车水马龙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然而以其为主角的故事却演绎了一段跌宕沉浮的城市史诗。

查公馆建于1920年,原是上海颜料巨商邱信山、邱渭卿弟兄发家时所建的宅邸,亦称为“邱氏住宅”。原为东、西两幢,兄弟二人各一幢,中间有花园相隔,花园中养虎,池水岸边有鸽棚,每天清晨2000多只鸽子一起出笼,威海路上空便是呼啦啦的一片,在当年商贾盛行的上海滩,亦可谓一道盛景。

原本,与一众商贾宅邸无异,精致讲究的查公馆一样升起烟火气。不想,这栋老建筑却在十数年后与百年名校结下不解之缘,从此,查公馆便又抹上了一层书香气。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当时民立中学校舍毁于炮火,原在租界内租借的临时校舍不敷应用,亟须另觅较大房屋作校舍使用,便与邱家洽商租借了该住宅。这座由上海望族苏氏兄弟苏本炎、苏本浩等人为了完成父辈“教育救国”遗愿而创办的学府,走出过不少有识之士。

炮火无情,查公馆掸去身上的烟火气,化身成教书育人的栖息之所,在炮火连天的战乱中献身教育事业,留住了读书声,也锁住了书香气。于是从1940年到2004年,民立中学与查公馆相偎相依。

百年化石潜心孵化查公馆焕新而生

在近百年的光阴里,查公馆经受着人工和天然的损耗。其中,西楼于90年代民立中学改建时已经被拆除,剩下东楼作为民立中学办公楼。东楼的塔尖也由于遭受雷击和火灾毁坏而拆除。

1999年,查公馆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这座淌过百年历史长河的建筑,集欧洲古典建筑特点之大成,是行家们眼中的“艺术品”,更是上海城市变迁的最佳见证与诠释。

这栋百年建筑所在的地块曾为上海最大的石库门建筑群“大中里”。2002年,为响应旧区改造,大中里被重新规划。15年后,该地块建设成为了传统与潮流碰撞融合的商业综合体——兴业太古汇。

为保护这座极具历史价值的文化资产,更好展现历史和现代景观的和谐,并充分协调地铁建设施工,获得此地块开发权的香港兴业国际集团斥巨资推动实施了整栋建筑的平移。经过前期缜密的调研和准备,建筑在2010年2月7日历时13天,爬升40厘米高度,成功移位至57米外的现址,这也是少数由企业出资和主导的历史建筑保护项目。随后,香港兴业国际又聘请上海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应用现代技术,通过创新材料、工艺和技术对其进行全面修缮,旨在最大程度恢复建筑原貌。

上海章明建筑设计事务所负责人章明女士表示:“这样的修缮方法不仅保持了这座古典建筑的原真性,也实现了建筑生命力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丰富了大中里地区的商业空间和城市肌理。”

查公馆外观厚重雄伟,一层为仿石材立面,二、三层清水红砖墙,在西式建筑风格中融入中式建筑特点,线条干净利落,有很强的立体感。室内装修也颇具匠心,如由红、黄、黑三色马赛克混拼而成的地砖、带有西班牙风格的螺旋麻花柱式栏杆、类莲叶包、覆莲、串珠为主题雕刻精美的装饰,小细节上精雕细琢处处惊喜。在修复上则彻底贯彻了“修旧如旧、灿烂如新”的修缮原则,使得重新面向公众开放的查公馆庄重典雅,具有浓郁的巴洛克式海派风情。

“济世为民”揭幕展可免费预约参观

“济世为民”查公馆揭幕展则将作为几天前刚刚启幕的查公馆开幕后首个活动对公众开放参观。展览分两大部分:一楼为査济民博士生平展。40年前,为了避免香港最大一幅私人土地落入外资手中,身在海外的查济民火速飞回香港,以一颗爱国心履行“守土”责任。他的传奇人生也与这栋百年人文建筑相得益彰。展览将通过丰富的历史文献和影像资料,以多元的方式全景式讲述查济民博士的传奇一生,向青年人传递爱国、进取、创新、拼搏的社会正能量。

二楼主题则为“从大中里到城市更新”,用场景还原的手法、沉浸式呈现大中里地区的历史旧貌和其十几年间的演变进程,唤起参观者对旧时光的情感和记忆,并引导有关城市与生活空间的探讨。

展览在一楼和二楼设有三件镇馆之宝“,分别为由中国雕塑大师吴为山先生创作的査济民铜像、曾随神州六号飞船登上太空的珍贵丝巾,以及具有历史文物价值的”大中里“牌匾。

据悉,“查公馆”可免费参观,只需提前预约即可。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