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4月04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龚天鹏:用交响乐“翻译”中国文化

青年报记者 陈宏

    龚天鹏身上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龚天鹏,一位毕业于国际顶尖音乐学府的90后作曲家,在创作出去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开幕演出《启航》后,又开始了创作致敬中国京剧的交响乐作品。当曾经立志复兴德奥古典浪漫主义创作的他,写出了一首又一首记录中国时代声音的作品时,他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当你成熟后你会发现,任何精彩的外界魅力都难以和家与根的感觉相媲美,我的性格从小都是不由自主地扎在中国文化里的。”近日,龚天鹏对青年报记者说。

青年报记者 陈宏

用交响乐的魅力去描述京剧

“我们25岁时,还不知道在干什么、什么都还没弄明白呢,他已经创作出了9部交响曲!”年轻的男高音歌唱家韩蓬,曾在去年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前,对着记者赞不绝口地夸着开幕演出《启航》的作曲家龚天鹏。“90后作曲家”,是1992年出生的龚天鹏被贴上的标签,他身上另一个标签,正是韩蓬和其他众多艺术家给贴上的——“天才”。韩蓬说:“一般一个乐章一个人就唱一首歌,最后也就一个高音,但《启航》有七八个高音,而且,一个乐章很长,十几分钟,我们平时唱一首歌也就四五分钟。不管是技巧、情感、精神,这部作品对我们都是一次浓缩的挑战、集中的爆发。”

《启航》的余音还在绕梁,这位“天才”,却早已满不在乎地放下了这部作品,开始创作自己的第10部交响曲,而且本月的28日,这部作品就将在东方艺术中心开始世界首演——它长达85分钟,名为《龚天鹏第十交响曲——京剧幻想》,由中国上海爱乐乐团和美国费城交响乐团联合委约。

青年报记者从上海爱乐乐团了解到,让一位学西洋乐90后来创作京剧的作品,是去年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和《曹操与杨修》的导演滕俊杰的想法,他邀请龚天鹏观看了这两部电影,并商讨是否可把其中一部谱写成交响乐。

“因为当时爱乐乐团与美国费城交响乐团建立了合作关系,而费城又是史上第一支访华演出的美国乐团,因此,两团都有意愿向一名中国作曲家联合委约一部以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的交响乐作品。”乐团方面告诉记者。

“接到委约后,我非常兴奋,但同时也压力巨大,因为我从未系统地研究过京剧艺术,仅停留在‘闲暇时听戏换脑子求刺激’的阶段,”龚天鹏说。在《启航》成功首演后,他开始疯狂恶补京剧,向电视台要音频、观看各路京剧讲座和纪录片、研究曲调版式、结识当代权威京剧艺术家以及收集各个流派的录音和录像,目的是“让自己能像沉迷于马勒和肖斯塔科维奇一样沉迷于梅兰芳和荀慧生”。

一开始,龚天鹏想选两部京剧电影之一作为主题,但随着他的创作草稿积累到一百多页之后,他“刹不住了”。他和滕俊杰导演商量:“仅用交响乐去模仿京剧没有太大意义,还不如用交响乐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性描绘整个京剧发展史。”双方一拍即合,不再使用任何传统京剧乐器或人声,而是去“翻译”京剧。

“西方人之所以没有像中国人爱交响乐那样爱京剧,是因为他们多数以西方音响的标准来直接衡量京剧,因此他们会觉得‘怎么酸甜苦辣全是一个调’,”龚天鹏说,“但他们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西方古典音乐的情感起伏与内容的信息量完全在音响和和声里制造好了,所以你根本不用懂德文就能‘听懂’《欢乐颂》或《千人交响曲》。而中国的戏曲(以及近乎一切东方国家传统文化)并未把全部的信息量给予曲调本身,而是集演技、气场、形象、服装、场景、环境、虚拟性、戏迷互动等综合元素的体验。”

不拘一格求来的人才

对连续接到这样重量级作品的委约,五六年前的龚天鹏,完全不敢想象。虽然他顶着“神童”的光环,13岁时就能在全球瞩目的茱莉亚音乐学院的百年庆典音乐会上担纲压轴演出,但在从钢琴转到更吸引自己的作曲之后,他深知要让职业乐团演奏自己一个“小毛孩子”的大型交响乐作品,有多困难。

“在欧美,哪怕一个10分钟的小作品想演也得求爷爷拜奶奶,今天求张三指挥,明天求李四团长,后天求汤姆主席,大后天求约翰院长。恨不得去挨个儿帮他们浇花遛狗。”龚天鹏幽默地告诉记者。

转机来自他大学本科期间和上海爱乐乐团副团长、常任指挥张亮的一次合作,那是国内找他参加一场演出,在一场新年音乐会上弹奏一首自己的作品,一首《保卫黄河》。“其实我那个时候心思早已在作曲身上,根本没耐心练琴。但若不接点演出,纽约房租太贵,爸妈倾家荡产陪我去美国读书,经济压力太大。”他笑着说,想着这场演出也就是赚点外快,最终他还是接了。

那场演出的主办方,让他不是很开心,天很冷,剧场条件也差,“因为是晚会型演出,主办方把精力全放在接待各种大腕儿上,连钢琴协奏曲的钢琴应该放在乐队前面都不知道,还死活不肯把钢琴从后面推出来,说‘那么重,推出来有什么意义?电视台给几个特写不就完了吗’,”他敷衍地弹了“人生中发挥最烂的音乐会”。

然而,张亮却在他糟糕的钢琴发挥中,发现了他作品的价值,“他第二天就跟我说,5月份能不能做一场我的个人交响乐作品音乐会!”龚天鹏非常意外,却又窃喜不已:“张亮肯定是一眼就看出来我那天的状态只是一时的二百五,其实肚子里还是有货的。我与他的友谊就是在这种狡猾的默契中而长存的。”

2013年在上海音乐厅的那场演出,让双方都极为满意。在此之后,一个更令龚天鹏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乐团决定聘他为长期的驻团作曲家。“这可不是欧美乐团那些像施舍乞丐一样、一年允许作曲家写个10分钟开场丁零咣郎演完一次拉倒的岗位,而是长期的、有计划地大规模扶持我的所思所想、扶持我最诚挚的作品。”龚天鹏说,自己至今都很感激。

因为有了爱乐乐团不拘一格寻找人才的决心,龚天鹏也下定了自己的决心:“我为此决定正式回国,而不再考虑留在美国。”

成长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

至今,龚天鹏都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2014年他从茱莉亚音乐学院毕业之后就直奔上海。而回国后,他的创作似乎找到了更扎实的根基,也让他的作品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就像这次的《京剧幻想》,向来把复兴德奥古典浪漫主义创作传统视为己任的龚天鹏,就得从“正统思维”中跳出,打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这是他创作风格的一次转变。

此前,他创作了两部爱乐乐团的“命题作文”:第四交响曲的“中国梦”,第五交响曲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在这些作品里面,他将中外文化融合在一起,“像第五交响曲,上半场的器乐部分建立在抗战歌曲的素材上展开,下半场声乐的歌词以杜甫的《春望》开篇,随后是高志航、张自忠等抗战名将写于前线的诗词。 终曲大合唱开头的秒表与滴水声则模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一楼的‘12秒’展厅,象征在敌军的残暴屠城下,据统计平均每12秒就会死一个人。尾声的最高潮时全体人员完整奏唱1945年肖斯塔科维奇作曲、罗梅作词的《联合国国歌》。”

这场作品演奏完了之后,指挥张亮从指挥台上下来,一边擦着汗一边对龚天鹏说:“好了吧,现在没人质疑你能写大巨作的能力了。整点轻松的吧。”

但得到了充分锻炼的龚天鹏,在《启航》时再度写出了波澜壮阔的交响合唱。为了这部作品,他揣着笔记本,走遍了中国众多红色纪念馆,记下了无数的心得。最终的效果,韩蓬曾经评价说:“我们首次排练没有交响乐团,都是龚天鹏用钢琴伴奏,上海歌剧院的钢琴伴奏也试过,根本弹不了,因为他写得太复杂了,但对他来说很简单;而且。《启航》里的和声都写得非常饱满,没什么偷懒的地方,情感也在不断往外涌。”

“他的年龄很小,但思想非常成熟”,这是合作者们对龚天鹏一致的评价。龚天鹏则认为,正是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滋养了自己的创作,而未来,创作的素材将会更加丰富,因为他回国至今的三年多时间里,越来越发现,“小至自己的养生习惯,大至国家的发展未来,都比任何交响曲更有交响性。”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