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全国两会

上一版  下一版   

 

2018年03月08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代表就优化营商环境与网友互动交流

要从方便、速度、服务入手

青年报特派记者 刘晶晶

本报北京专电 昨天,张本才、陈鸣波、徐征、曹立强、汤亮、樊芸、章伟民等7名全国人大代表就 “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主题与网友互动交流。

做好“店小二”要从方便、速度、服务入手

就在2月底,普陀首次对外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新措施,全市首创地推出了区行政服务大厅与网上政务大厅“双厅融合”。

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曹立强代表表示,区级政府作为离企业、市场最近的“店小二”,要做到第一时间去响应企业的需求,第一时间去解决企业的困难,第一时间去关心企业的发展。“今年大调研要全覆盖地走访企业。从目前我们走访下来的情况看,收集了587个问题,归纳了一下,主要是10个方面大类,涉及到行政审批、人才服务、政府扶持、企业周边的配套、企业合法合理经营的指导、投资以及项目信息等等方面。”

他表示,真正要做好“店小二”,需要从“方便”、“速度”和“服务”入手。一方面是做减法。他透露,到6月底,普陀区将实现零区级许可事项,“我们区内事项都不审批了。 ”同时申请跨部门联合审批机制,对企业施工许可、企业反映强烈的环节,原来基本上是100多天到200多天的时间,现在原则上不超过15个工作日、35个工作日和48个工作日,大幅度减少审批。并在全市首创为新设企业提供网上申请、网上批准、网上预约、当场办结的服务。另外是对存量企业经营范围变更,住所变更的,经营期限变更的等等15个事项当场办结,实现全程网上办理不见面。

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做加法,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当中优化政务服务上下工夫。“主要是几个考虑。一个是探索新兴产业包容审慎监管方式,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探索监管与服务当中的新型事中、事后的监管。”

助力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规则体系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党组书记张本才代表表示,营商环境需要制度供给来支持,他介绍说,上海的司法机关也在积极参与优化营商环境的地方性立法研究工作,立足推进法治上海建设的全局,助力完善法治化营商环境的规则体系。

“首先是要保障人身权。”他表示,一方面加大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要让企业家在上海的工作生活没有安全上的后顾之忧。另外在涉及企业家刑事案件中,防止滥用强制措施,不当羁押等侵犯人身权的行为。其次是保护产权,进一步加大对侵犯产权犯罪的打击力度,依法惩治侵犯企业家财产权、知识产权、经营自主权等方面的犯罪。同时,要准确地把握法律的政策界限,在法律范围内营造和谐宽容的创新创业环境,给企业吃定心丸。三是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无论是大中企业还是小微企业,都给予不同的市场主体同等的司法待遇。

张本才代表说,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犯罪对大家的生活体验也非常重要,“在这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打击力度,同时依托民事行政监察和公益诉讼职能,加大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力度,守护城市的绿水青山,同时也更加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食品安全、保健食品欺诈等,努力让所有工作生活在上海的市民群众都能增强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政府一定要有服务意识和创新担当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工作党委副书记,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主任陈鸣波代表表示,在互联网,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这样一个创新和活力的新时代下,特别是一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政府到底怎么管理?“我认为管得过细不利于创新,但是也不能放任自流。”他透露,最近上海正在研究制定高成长性创新企业的行动计划。“对于上海来讲,对于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独角兽企业,营造一个比较好的营商环境,有利于这些创新企业茁壮成长。”

作为政府来讲,则要提供一个好的制度供给。陈鸣波代表说,一是要有服务意识,有了服务意识,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痛点在哪里。另外一个,改革到了深水区以后,一些政策是系统集成的,难度比较大,政府,特别是政府官员需要有创新和担当意识。

他还表示,政府要密切关注成长中的企业,根据企业不同的阶段,做到出台的政策更加精准。“特别是对于高成长型的创新企业,在成长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我们要分类施策,不能一刀切,一个政策包打天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