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8年01月2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一座难求 到小区设阅读点实行24小时开放

上海正在推进以上海图书馆东馆为代表的重大文化设施的建设,然而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却一座难求,该如何满足读者的需要? 这个问题在市政协委员中引起热议。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协调辅导处处长葛菁昨天在接受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将打造“第四级”图书馆体系,到小区设立阅读点,24小时开放。

■A06

上海公共图书馆阅览座席的一座难求,在全国也是出名的。当然,这一方面体现了上海学习型社会的浓郁文化氛围,但另一方面也表明上海文化场馆的建设与管理,还不能完全满足市民的需要。“上海文创50条”就明确指出,推进文化建设,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而在这方面,发挥重大文化项目的产业带头作用显得至关重要。上海正在推进以上海图书馆东馆为代表的重大文化设施的建设。而沪上图书馆建设将如何满足读者的需求?这个问题在市政协委员中引起了热烈的讨论。结合委员们的热议,青年报记者对各图书馆进行了走访。

青年报记者 郦亮

记者走访:市民为占座起床比上班还早

上海图书馆现在的淮海中路馆址是20多年前造的。当时硬件设施在全国堪称一流,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这栋知识殿堂早已显得陈旧和局促。撇开图书借阅的问题不说(现在上海各大公共图书馆已经实现了图书的通借通还,所以单独一家图书馆的图书借阅压力已经不是很大),主要问题还是阅览室的座席太少。青年报记者在上图走访时了解到,上海的几个阅览室,比如综合阅览室和现代阅览室,虽然也有上千个座位,但早已供不应求。后来在走廊上也加了座位,仍然不够。一些青年读者告诉记者,如果想周末到上图占一个座位自习,那起码6点多要出门,7、8点钟就要赶到上图等开门了,否则根本不可能有座位。“为了有一个上图的座位,起床真的是比平时工作日还要早,感觉很累。”一位“90后”对青年报记者说。

随着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推进,随着全民阅读的铺开,到图书馆去阅读、学习,已经成为很多上海市民的一种自觉的行动,他们有这个强烈的需求。但是显然上海公共图书馆的现状与读者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作为市级图书馆的上图一座难求,而作为区级图书馆的年轻的浦东图书馆情况也大致如此。青年报昨天9点半赶到浦东图书馆到时,图书馆三楼阅览室的几百张座位已经快要坐满了,就连台阶上也坐了不少读者。五楼的阅览室尚有一些空位。之所以三楼阅览室比五楼阅览室抢手,是因为三楼开放到晚上8点,而五楼只到傍晚5点。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周一工作日座位还算充裕,如果是周末,那是一座难求,连中午食堂吃饭排队也要排1个多小时才能吃到饭。浦东图书馆2010年投入使用,在上海各区级图书馆中算是规模最大、设施最新的,但也已经不堪重负。

倒是曹家渡街道图书馆的环境让人眼睛一亮。青年报记者昨天赶到曹家渡街道图书馆时正临近中午,100来张阅览座席空着三分之二。和其他一些街道图书馆不同,曹家渡街道图书馆并不设立在社区文化中心内,而是独门独户,所以并不受居民其他文艺活动的干扰。曹家渡街道图书馆工作人员鲍小姐告诉记者,这家图书馆已经有几十年历史了,是上海街道图书馆的“特级馆”,馆内有4万多册图书,100多种报刊杂志,而由于近年进行了扩建,大幅增加了阅览区域面积,现在座位基本能够满足周围居民和白领的需要。但是即便如此,一到周末,也是基本坐满的。

学校图书馆社会开放之路:开始慎重试点

上海公共图书馆空间与读者需求之间的差异问题,在今年上海政协委员中引发了热议。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协调辅导处处长葛菁昨天在接受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现在的一些图书馆包括上图现址建成已经很多年了,场馆布局在当时是先进的,但现在确实已经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读者的需求。在新馆建设不可能马上到位,场馆改建也需要一个过程的情况下,上海已经在这方面想了很多办法,作了有益的试点。

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法》“支持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以及其他类型图书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葛菁委员昨天对青年报记者透露,上海目前共有两所学校的图书馆试点对社会开放。一所是嘉定江桥小学图书馆,一所是上海交大图书馆。之所以选择江桥小学图书馆,是因为该图书馆沿墙而建,有对校内和对校外两扇门。这样每周一到周五,图书馆对校内学生开放,周末则对社会开放。上海交大图书馆则需要读者凭借上海公共图书馆的借阅证另外办取了专门证件才能入内借阅。虽然,这些学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都设立了一定的门槛,但确实分流了一部分读者,使这些读者可以享受到舒适的阅读环境。

但是无论如何,上海对于学校图书馆社会开放的试点还是比较慎重的。因为这考虑到校园安全,还要考虑到学校图书馆环境的维持。一些政协委员表示,学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应该根据各个图书馆的情况来具体研究,不能以一纸行政命令来进行推进。

打造三级图书馆体系之外的“第四级”

要改变目前上海公共图书馆一座难求局面的最直接的办法还是建设新的场馆。葛菁向青年报透露,位于浦东花木地区的上海图书馆东馆,自2017年10月打下第一根桩以来建设进展平稳有序进行。作为上海重大文化项目,上图东馆必然会做到“上海文创50条”所提到的“产业带头作用”,给上海的公共图书馆事业的运作和发展作一个示范和表率。和以前的图书馆不同,上海图书馆东馆在不再仅仅定位于图书借阅场所的功能,而更强调“知识交流的空间”,近80%的面积将向公众开放。据了解,2020年建成之后,上图东馆计划提供读者图书阅览坐席近6000个、全开架藏书约480万册,满足每年200余场讲座、1000多场各类学术活动的读者需求,读者年接待量可达400万人次。这应该能够满足相当一部分读者的需求。

但是,在政协会议上也有一些新的观点。比如说,上图两馆座席总量相加也不超过1万个,上海各大公共图书馆座席也不会超过20万个,这个数目对于上海这个人口超过2400万的特大型城市来说依然很少。葛菁委员也坦言,如果读者都要来市一级的图书馆阅读学习,那再造几个上图东馆,也无法满足读者的需求。要解决这个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要根据读者的诉求分层来分流读者。上海目前提出的一个新办法就是打造三级图书馆体系之外的“第四级”。上海目前是市、区、街道三级公共图书馆体系。所谓“第四级”就是在三级之外,到小区设立阅读点。目前上海在闵行和嘉定一南一北两个人口导入区进行试点,闵行的叫“城市书房”,嘉定的叫“我嘉书房”。这些书房设立在居民区里,实行24小时开放,里面有图书借阅,并设立了阅读区,读者可以随时随地在家门口进行阅读体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葛菁委员对青年报记者说,读者的需求其实是有分层的,如果是要查阅一些专业图书,那可以到市级图书馆去,比如上图的有关科技情报方面的服务,针对的也是专业用户。但是如果只是想找一个舒适的环境来进行阅读或者自习,那完全可以到“第四级”的城市书房来,这里可以满足读者的大部分需求。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