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青商汇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11月22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孙兰兰:科创园区助推产业创新

青年报记者 李金哲

    博济科技园总裁、创客邦董事长孙兰兰。本版摄影 青年报记者 常鑫

青年报记者 李金哲

本报讯 孙兰兰笑称自己是科创园区圈里“最年轻的老干部”。其实,如果仔细翻翻她的创业履历,就知道此言不虚。

作为一位80后创业者,她在创业服务领域已摸爬滚打了超过10年,她对行业的洞察、对产业转型的战略性思考以及国际化视野,都已远远超出大多数同龄人。言谈举止中,她展现出的自信和对人情世故的练达,也令人印象深刻。

创业服务的探路者

在2010年来上海发展之前,孙兰兰在一界之隔的苏州,就对创业服务这一当时比较前瞻的行业充满兴趣。当时,她南下北上,四处学习,去过北京、广州和深圳的总部基地、新兴园区,也到过上海漕河泾园区和交大慧谷。2006年,她所在的火炬孵化在苏州创立第一家博济科技园,以企业运作的方式开展创业服务,成为中国第一批创业服务的探路者。

她说,当时正值“十一五”期间,国家已提出要振兴科创,但尚未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那时候,甚至很多人对“孵化”的概念都还很陌生。“最初几年的日子很苦。”孙兰兰说,“其实我们当时也可以不用那么辛苦,比如去做地产,一定过得很滋润,但是做创业服务,是我一直以来的初心,也是个人的情怀。我记得2008年时任苏州市副市长的徐南平来博济园区考察时,临走告诉我,‘兰兰,要坚持下去,再过10年,你或许就会觉得自己做的事有多伟大’。现在回想起来,不得不佩服领导的眼光。”

实现企业梦,就能实现中国梦

2010年,孙兰兰来到上海,她敏锐地意识到,移动互联网的产业浪潮即将来临。当时,她提出一个观点:互联网时代的马云上海没有留住,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马云”一定会在上海出现。她找到了宝山区政府和上海市经信委,三方坐下来研究,最终形成了上海移动互联网的“十二五规划”。

随后,在宝山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博济智汇园在宝山安家落户,这是上海首个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不久之后,上海第一批四家移动互联网产业基地正式挂牌,而博济智汇园是唯一一家民营基地。

一开始,博济智汇园只孵化和服务相对较成熟的企业。不过很快就有一两个人的团队跑过来找孙兰兰,希望入驻园区,但是因为博济园区的办公空间都是大开间的,并不适合初创公司入驻。后来,孙兰兰听说,一家曾找过博济的初创公司,三个月就做了几千万的营业收入,她开始思考该如何把这样一些有潜力的初创公司留下来。

一开始,她把园区的招商中心腾出来,简单分割一下,供一些两三个人的初创公司免费用,后来来的人多了,众创空间的雏形就出现了。

她说,美国有一本书叫《创客》,该书的一个观点,就是认为一大批青年创客拯救了金融危机之后的美国经济。在中国,创客特指那些具有创新理念、自主创业的人。在孙兰兰看来,这些年青人都是一两个人、两三个人合伙创业,如果将他们聚在一起,实现互帮互助,形成城邦,不是挺有意义的一件事吗?于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和探索,火炬孵化旗下第一家创客邦于2012年成立。

我们的机会来了

当时,正值中国创新创业大潮的孕育期,许多怀揣梦想和希望借创业改变命运的年青人正跃跃欲试。

2014年,随着李克强总理提出“双创”的号召,孙兰兰一下子意识到:“我们的机会来了”。

当时,创客邦只在上海和苏州立足,火炬孵化特地联合中欧工商管理学院召开了一个300多人的大会,将创客邦的理念正式推向市场。

2015年,创客邦开始进入发展高峰期,从上海和苏州扩展到杭州、南京、成都、重庆、武汉等地,数量也飙升到73家。在此期间,以移动互联网产业为主导的博济创业园区也在全国发展到40多个,其中有20个是省级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至2016年底行业进入洗牌期,孙兰兰趁机收购了一些有着不错项目但经营陷入困境的同行,壮大了企业实力。

在服务创业者的过程中,孙兰兰总结出一个观点,即类似博济这样的创业园区就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加速器。她说,一方面,园区所在的地方一般都是传统产业基地,而我们通过将产业进行重新定位和塑造,直接推动了地方产业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经济转型最重要的还是人才,我们用园区吸引来的都是八零九零后的年轻创业精英,通过这样的人口置换,可以为产业升级转型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人生的意义在于要么创业,要么为创业服务。”这是孙兰兰的人生信条,也是激励她持续奋斗下去的动力源泉。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