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7年09月20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海大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 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5年来,上海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昨天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上海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相关情况。过去5年来,上海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更大进展,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置,在一些领域已经具有显著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会上还披露,2018年上海义务教育招生政策将于今年底或明年初出台。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国家试点确定的214项重大改革任务

稳步实施,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市教委主任苏明介绍,上海现有幼儿园、小学、中学、中职学校和大学3350余所,从在园儿童到博士生的各级在校学生267.5万人,专任教师近20万人;非学历高等教育机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校外教育机构935所,每年结业生近200万人;老年教育机构5883个,每年接受教育服务老年人770余万人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对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上海教育系统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牢固树立“四个意识”,2014年主动承担“一市两校”教育综合改革和“一市一省”高考综合改革两项国家试点任务,着眼到2020年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担当全国教育综合改革探路者。目前,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点确定的214项重大改革任务稳步实施,时间过半、任务过半;高考综合改革经过“三年一个周期”稳慎有序的推进,既定制度安排成功落地,探索形成了实践经验。

“总体上看,过去5年来,上海教育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更大进展,整体水平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位置,在一些领域已经具有显著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苏明说。

其间,上海跟踪和适应“二孩”政策和人口变化趋势,预测学龄前儿童规模,布局建设园舍资源;大力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上海基础教育成为世界各国了解中国教育的一扇“窗口”,成为中国教育走出去的一张“名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同时着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核心支撑。

5年来,全市新招聘3万多名中小学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92%、研究生学历占20%,年轻化、高素质人才的加入,极大优化了基础教育教师队伍的梯队结构。高校在岗高层次人才大幅增加,其中:“两院”院士10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220人、中央“千人计划”专家534人、“长江特聘”教授303人,发挥了关键引领作用。

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努力从源头上缓解无序择校问题

苏明说,5年来,教育系统以改革创新、攻坚克难为动力,以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守底线,放大优势,补齐短板,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要措施及成效可以概括为“六个度”:提升政治站位的“高度”、夯实教育公平的“厚度”、加大综合改革的“力度”、拓展教育服务的“宽度”、提高教育普惠的“温度”,以及拓宽教育交流的“广度”。

其中,上海在聚焦补齐薄弱地区薄弱学校发展短板上,持之以恒推进中心城区优质学校托管郊区薄弱学校的委托管理机制,通过政策和资源杠杆,“撬动”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输入核心管理团队、优质教师资源和先进办学理念,一批薄弱学校快速提升水平,“原来招不满、现在坐不下”的生源回流趋势开始显现。

同时,一批中心城区品牌学校到郊区办分校,丰富了郊区优质教育资源。2014年以来,申城持续深化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促进骨干教师和教育资源在学区和集团内柔性流动、实现均衡,已经覆盖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总数55%、学生总数50%。并且,上海通过倡导和促进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办好每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努力从源头上缓解无序择校问题。

在锁定考试评价关键“指挥棒”进行系统优化上,苏明则表示,一方面,聚焦“牵一发动全身”的高考进行综合改革,着眼破解“一考定终身”、“唯分数论”、“学生和高校相互选择缺失”等问题,率先落实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的“两依据一参考”招录新模式,系统优化高考“指挥棒”,为高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并对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倒逼”;另一方面,建立新型基础教育学业质量评价体系,树立正确导向。在小学低年级推行“零起点”教学和等第制评价,严格要求不拔高教学要求,遏制过早过细的“分分计较”。同时,走出“唯升学指标”评价误区,建立并公开发布各区和学校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评结果,作为教学质量的关键依据,在全社会营造“好学校”的正确价值导向。

另据介绍,如今,上海还制度化开展分类管理以引导高校聚焦质量提升、特色办学,率先对接落实国家“双一流”战略,市政府2016年底与教育部签署新一轮共建协议,部市继续重点共建在沪8所部属高校,支持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发展步伐;遴选有条件的市属高校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给予强有力的政策和资源支持;全面实施“高峰”“高原”学科建设计划,分类支持102个学科点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其间,高校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级显著提升。

关注

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政策将于年底或明年年初适时公布

市教委副主任贾炜在回应有关择校而产生焦虑感的问题时说,进一步推动学区化、集团化的建设和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是我们推进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均衡的重要政策。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招生政策将于年底或明年年初适时向社会公布。

如今,本市大力地推进了学生的创新素养培育,推动了“零起点、等第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贾炜说,对小学教育而言,缓解竞争感,让这样的竞争来得慢一点,这对孩子来讲利大于弊,有助于缓解家长的焦虑。

贾炜还表示,关于大家普遍关心的幼升小、小升初,这项工作市教委始终高度重视。从总的方向看,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都要坚持总体平稳,同时要继续促进公民办学校的协调、健康、规范发展,对于民办学校的招生,则会继续落实民办学校招生“三个承诺”的要求,包括不进行纸笔测试,不收取豪华简历或者各种获奖证书,不与任何培训机构有挂钩。

“我们也请相关科研部门正在研究制订幼升小入学评估指南,指导民办中小学科学招生,通过科学研究告诉家长,民办学校愿意招怎么样的学生、怎样来招学生。” 贾炜称,对于在招生工作中违规的民办学校,还要继续坚持严肃查处,并落实“双减”,即核减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取消当年政府的专项扶持资金。

“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加大对‘家门口好学校’的建设力度,使‘家门口的好学校’越来越多,使更多上海的孩子能够就近上学、就近上好学。”贾炜这样强调。

“双创”工作带动红利 2017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6.88%

“2017年上海高校毕业生人数为17.4万,就业率为96.88%,有所上升,这是‘双创’工作带动的红利。”市教委副主任丁晓东在回应青年报记者现场提问时如是说。

近年来,本市各有关部门和各高校积极探索,扎实工作,巩固并形成了促进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有效方法举措,在保证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丁晓东说,一是多措并举,积极拓宽毕业生就业领域,二是综合施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其中,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西部计划志愿者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每年向中西部和基层输送高层次的人才,许多人已在自己的岗位上卓有建树。今年启动的‘西藏专招’项目,最终有120人通过考核,就在上个月,他们已前往雪域高原,在更广阔的天地贡献自己的力量。上海的大学和教育主管部门都鼓励支持大学生要报效祖国,回报家乡,下基层去工作。譬如,很多大学生去做村官或者做志愿者、做服务等。”丁晓东说道。

丁晓东认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非常重要,要以创业带动就业。为此,上海开拓思路,大力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本市以创业促进就业为契机,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例如支持各高校开展双创教育课程,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等,有些优秀项目,已转换成产品产出,成果显著。

■A04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