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7年09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创名校 “老字号”更重特色 小学生可做“院长”

最近几年,每到招生季,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都很受欢迎。这所创办于1930年的历史名校在创办人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注入了时代元素,提出了“培育现代小公民”的教育宗旨。如今,这所“老字号”小学正在打造现代小公民学院,等相关课程体系配套完成,不久的将来,小学生做学院院长将成为这所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A05

最近几年,每到招生季,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都非常火爆,周边居民总是想方设法让自家孩子进入这所学校。而之所以如此“受宠”,得益于这所创办于1930年的历史名校近几年来走出的特色化办学之路。作为一所知名度较高的小学,静安一中心小学在创办人陈鹤琴先生“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注入了时代元素,以“一切为儿童”为办学出发点,提出了“培育现代小公民”的教育宗旨。如今,这所“老字号”小学正在打造现代小公民学院,等相关课程体系配套完成,不久的将来,小学生做学院院长将成为这所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青年报记者 刘春霞

“老字号”名校也要擦亮招牌

上海市静安区第一中心小学是著名教育家、儿童心理学家陈鹤琴于1930年创办的学校,至今已有87年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学校秉承陈鹤琴先生的办学思想并将其不断发扬光大,一直是上海的一所“名校”。

“在这么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学校一直有比较高的知名度。”静安一中心小学校长张敏介绍说,1954年上海评选第一批重点小学,全上海只评了四所,静安一中心是其中之一;上世纪50年代,静安一中心的拼音教学独树一帜,不少教学模式和方面沿用至今;70年代,上海评选第一批特级教师,全市共评选了17位,静安一中心有两位;80年代初,“低幼衔接——小学新生教育”让一年级顺利完成角色转化,被全市普遍采用;80年代中期,开辟第二课堂让更多的同学有了自主发展的空间。

“上海汉语拼音进小学、英语进小学、第二课堂进小学、一期课改、二期课改等等都是在静安一中心做试点,然后全上海铺开。”张敏说道。

2013年4月1日,张敏正式就任静安一中心小学的校长。作为一名从外校调来的校长,张敏对整个区域内的学校情况了解得相对比较客观,而当时静安一中心给她的感觉是有一点封闭,“因为一直以来学校都是历史名校,所以整个教师团队骨子里也是有点傲气。”

张敏认为,要想一直保持老百姓心中崇尚的好学校的地位,光靠“老本”是不够的,学校必须要有开放型的胸怀,走个性化道路。为此,她上任静安一中心校长后,提出的目标就是擦亮老字号招牌,让这所历史名校再创辉煌。

传承发展办学理念谋划教育特色

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名校,静安一中心自创办之日起就有明确的办学理念,陈鹤琴先生一直提倡“活教育”思想,其核心就是“一切为儿童”。通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静安一中心的老校长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小公民教育”的理念。

怎样既传承学校长久以来的理念又能根据时代特色做出创新?张敏上任后,在仔细调研、思考、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现在小公民教育”的理念。

“我的考虑是,聚焦未来学生的发展,聚焦学生的核心素养,光小公民教育还不行,要培养现代的小公民。”张敏说,这个理念其实是对创办人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到一切为儿童、再到小公民教育做的一个梳理、延伸,“现在提出的现代小公民教育能从源头上找到理论支撑、起点,和学校一直以来的办学理念是一脉相承的,是‘接地气’的,所以大家也都认可。”

在传承发展办学理念的基础上,张敏提出了学校发展的目标定位,即:高起点(以先进的文化统领学校的发展)、开放型(以开放的胸怀推动学校的发展)、国际化(以国际的视野审视学校的发展),要办一所现代品牌学校。

明确了这些之后,张敏又开始谋划学校的教育特色。“我刚来的时候,很多人跟我说,学校有花式跳绳的特色,有象棋、国际象棋特色,但我觉得这些都只是特色项目,并不是一所学校的教育特色。”张敏认为,学校创办以来秉承的办学理念其实就是一种教育特色,“比如,陈鹤琴先生提倡的‘活教育’,里面提出‘一切为儿童’,所以在我们整个校园的设计中有很多细节都体现了这一点;再比如,老校长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小公民教育’,学校里一幢楼就变成了小公民楼,20多间活动教室有小银行、小医院、小菜场等,一个房间就是一个学生体验活动室。那个时候,这里就已经有了素质教育。”所以,对静安一中心来说,现在的教育特色就是要培育现代小公民。

归纳现代小公民素养打造特色课程

现代小公民到底要做什么?现代小公民要有什么素养?围绕这几个问题,张敏带领学校老师们归纳了“六要六会”的现代小公民素养。

“六要是好奇、梦想、合群、感恩、自信、关爱,六会是健体、生存、发现、欣赏、表达、合作。”张敏介绍说,“六要六会”完全和课程、孩子发展的导向全部融合在一起,“去年开始,国家又提出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所以我们又把‘六要六会’与核心素养做了一个对接,重新梳理出现代小公民围绕核心素养背景下,必须要有的三个维度。”

有了这个顶层设计之后,学校又打造了对学生的立体培养体系——“小公民教育2+1”,即“小公民系列全学科活动”、“现代小公民素养十项体验活动”和“小公民自治委员会”。

而在课程方面,在传承陈鹤琴先生五指活动的基础上,学校引进了国际理解课程,打造了“五指课程+”现代小公民课程。

“学校每年都做课程结构图,围绕‘五指课程+’,打造有特色的课程。比如,为五年级毕业班打造的毕业季小初衔接课程。”张敏介绍说,学校每年会在5月下旬把毕业考全部考完,进入6月份就开始从我@自然、我@母校、我@中学、我@世界、我@未来5大板块推进五年级的毕业课程,“其间学生不上语数外课程,也不刷题目,3周后的毕业典礼就是这5个板块的课程汇报。”

张敏表示,毕业季小初衔接课程已经连续做了两年,超过80%的学生对这一课程都非常喜欢,课程期间,学生们和母校有了难忘的告别,对即将升入的初中也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全程家长参与度很高,学生和家长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小学生活。而除了小初衔接课程,静安一种新还有针对一年级新生的幼小衔接学习准备季课程,“通过4大板块校园探秘、关爱相伴、牵手相识、独特的我等课程内容,让一年级新生在一个月内习惯小学生活。”

配备课程体系打造现代小公民学院

如果一个学校里学院的院长是由小学生担任,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在不久的将来,这样的情景就将出现在静安一中心。

张敏认为,现代小公民教育,一定是孩子的责任感、主体性要强,“走进学校,孩子们一个个都能够自我管理,这才是小公民教育的一所学校,如果都是靠老师管着,就不是小公民教育。”正是因为这种思路,张敏一直有打造现代小公民学院的想法,“由小朋友做学院的院长,各个职能岗位也都由孩子来担任。”

目前,静安一中心小学已经为现代小公民学院成立了五大中心,均以小公民命名,具体有:小公民自治中心、小公民传媒中心、小公民艺术中心、小公民健康中心、小公民科创中心。“现在还在打造配备的课程体系,等课程匹配好后,将会陆续推出班子。”

在一系列措施的推动下,张敏担任校长的四年多时间以来,静安一中心小学的很多指标都已明显提升,而周边居民对这所学校也更加“热宠”。

“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全面而又有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学校的教育内涵要更丰富。”张敏认为,要让学校内涵更丰富,就要打造学校的课程,让课程更体现育人的价值,“这就要求学校要有教育创新,‘活教育’一定要活,要动脑筋、激活人。”张敏坦言,一所学校要有教育追求,不但校长要有教育追求,老师们也要有教育追求,而在全体自觉为特征的教育追求中,老师们也会收获专业的成长,“作为一所历史名校,在办学过程中有自己文化的魂、文化的根、文化的故事,这是需要我们这一代去传承、关注的。”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