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7年09月13日 星期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好声音 90后讲好中国故事 志愿者传播中国声音

日前,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面向全国招收2018年上半年孔院教师志愿者和普通志愿者。新一批孔子学院教师志愿者将远渡重洋,分赴世界百余国家的孔子学院教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传声筒,汉语教师志愿者们在国外教什么内容? 青年报记者采访了90后教师志愿者,了解她们在海外孔子学院教学时传播中国文化的志愿者经历。

■A07

日前,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面向全国招收2018年上半年孔院教师志愿者和普通志愿者。经报名、笔试、面试筛选出的新一批孔子学院教师志愿者将远渡重洋,分赴世界百余国家的孔子学院教学。作为中国文化的传声筒,汉语教师志愿者们在国外教什么内容?又如何传递中国文化?青年报记者采访了两位90后教师志愿者,了解她们在海外孔子学院教学的志愿经历。

青年报记者 陈晓颖

朱丹丹

自己做包子带去课堂请学生们品尝

“老师,你回来了。”斯里兰卡的13岁小朋友帕迪普和哥哥在当地国际台斯里兰卡广播孔子课堂,看到来自中国的汉语教师志愿者朱丹丹,用熟练的中文发音打着招呼后,还不忘向她投来暖暖的怀抱。

“2017年2月13日,时隔两个月,我又回到了这个学校。”朱丹丹是一名在国际台斯里兰卡广播孔子课堂任职的教师志愿者。经过国家汉办严格的筛选考核、培训,丹丹在2015年7月从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专业毕业后,便远赴斯里兰卡教中文。教外国学生汉语,是她对大学所学专业知识的一次“融会贯通”。

“我最喜欢熊猫。”帕迪普是斯里兰卡当地的13岁初中生,也是她任教的班上年纪最小的中文学习者。2017年是丹丹在斯里兰卡做志愿者的第二个年头。对她的学生帕迪普而言,则是与这位中国老师再续一年的相处。喜爱“功夫熊猫”的小帕,在课堂上总能举一反三地学习到更多内容。

“今天学儿化音,面条儿。”朱丹丹在课上给学生讲解儿化音时,小帕激动地举起小手说:“包子儿,功夫熊猫喜欢吃的包子儿。”

小帕最喜欢熊猫,有关熊猫的内容他学得最快。他也围绕爱好,“衍生”提了不少问题。“朱老师,熊猫两个字怎么写?”“电影里‘功夫熊猫’吃的包子究竟是什么味道?”

用心的朱丹丹记住了小帕的所问所惑。下课后,她去市场上购置了制作包子的食材,自己做了喷喷香的包子带去课堂请学生们品尝。吃到包子的小帕和同学们对中国食物抱以不绝于耳的好评,更是激活了他们对衍生词汇的学习积极性。

和当地人一起工作、生活。孔子学院的教师志愿者们觉得,这是用言行向当地学生展示中国文化与中国特色的教学秘籍。一年有余的教学中,丹丹和同行的志愿者通过活动带学生们体验了各类中国文化。

2016年3月21日,丹丹被确诊患上了传染病,连续几天高温不退。当时的丹丹没想到,一次患病经历成为她决心延续任教的原因之一。

她躺在地方医院的病床上,看着抗生素伴着生理盐水输入进身体,脑中不停地在想着身处在这方土地时的日子。在课堂里等候上课的学生谁来教?任期还没结束,临时代课的老师是否能让学生适应?对她来说,担心远远超过了对疾病的恐惧。当地医生告知她痊愈并可以出院时,朱丹丹长舒一口气。

“换一个教师难免会影响教学成果。”丹丹说,她选择留任一来是因为放不下还在学中文热情期的可爱学生,二来是身体还需要一段康复期。

凭着在任职期间的教学成绩,丹丹开启了新一年的教学征程。参加中斯的文化交流活动、培养“汉语桥”比赛的“种子选手”、教当地职场青年学中文。

张欢

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是授课的原动力

“通讯录里多了近五十名学生。”张欢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研究生。在2015年至2016年间,她在韩国庆熙大学孔子学院做了一年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她微信中的好友变化,见证了她以中文“聚友”的海外教学之路。

张欢所教学生从6岁的小朋友跨越到年近花甲的老者。

学好中国话,赴中旅游都不怕。这是到孔子学院学中文的老年人们“活到老学到老”的最主要诉求。除了“多少钱”、“你好”、“再见”之外,老年中文学习者则主动问张欢,要如何用中文介绍孙子、孙女。老人们说:“这样带着孩子去中国玩时,我们可以用中文给中国朋友介绍,这是我孙女,多大了,叫什么。”

6岁的韩国小姑娘赵晓贤则更关注日常的生活用词。“路边看到的木槿花,用中文怎么说呢?”“我早上吃了草莓,汉语怎么说呀?”小朋友用韩语问张欢问题。本科修读韩语的张欢则轻松理解,并用中文做出解释。

年轻人喜看视频。张欢经常被问到在哪些网络平台上能看到中国的电影、电视剧。“有一次,一位男生在看《建国大业》时不理解里面的一句台词,还专门拿着截图拜托我解释。”

张欢在孔子学院是学生们的“活字典”。学生们主动学习中文的热情也感动了张欢。在庆熙大学,中文课程贯穿全天的教学安排。当地学生多会选择晚上7点的课程,上完课要到晚上9点了。张欢说,她看着学生们白天在大学里上了一天的课程,晚上还是按时报到,热情高涨地来上她的汉语课,她授课的原动力也更足了。授课过程中碰到的意外场景和课堂上遇到的“活跃分子”,都席卷掉了授课的疲倦。

张欢在讲到“环境保护”中的“保护”一词时,课堂上的一位“学霸”小伙一下子联想到了“守护”这个词,并举起手来问张欢,“‘你是我的守护天使’用汉语怎么说?”

得知答案的学生们则走起了“浪漫路线”,向老师申请学生间两两情景对话,巩固学习成果。张欢打趣地问“学霸”小伙,“你最想把这句话讲给谁听呢?”小伙则拿出手机,在课堂上打通了母亲的电话,并用中文向身为“守护天使”的母亲表达谢意。

在汉办志愿者选拔的面试环节中,面试者需要通过“中华才艺”这一关的考核。因而筛选出的教师志愿者团队都是才华横溢的青年。张欢会用葫芦丝吹奏中国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亦能用四川民歌高唱大好河山。在孔子学院每周的体验活动上,张欢和教师们用“中华才艺”向学生们秀出了多样的中国文化形象。在体验日,外国学生们经老师们的手把手教学,也初步掌握了中国文化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为了去孔子学院授课,张欢向学校申请了延迟毕业。张欢的一部分同班同学已经意气风发走上职场路,或是继续读博深造。张欢却另辟蹊径,在韩国的小城市甘愿做一年的汉语教师志愿者。

“这是绝无仅有的宝贵经历。”张欢说,每位孔子学院的教师志愿者都是中国正面形象的代表,也是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和工作、留学相比,做孔子学院的教师志愿者,是完全不一样的荣誉体验。”

结束志愿经历前,张欢给后续的“接班人”写下了一篇千余字的总结文章。“完美课堂需要Plan B。你无法掌握下一个教学场地的设备情况,记得授课前要准备板书、PPT等多样的授课方式。”“我们教师是促进两国青年交流的使者,学生表现出误解中国文化的言论时,记得平和应对,正确解释,用正面的方式传递出中国声音。”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