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0版:城事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9月04日 星期一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教师/理发师——郭裕先的“斜杠人生” 50余年来为4万多人义务理发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理发小屋里,郭裕先在为社区居民理发。青年报记者周胜洁 摄

如果当年有“斜杠青年”称谓的话,那郭裕先的身份肯定能写成“教师/理发师”。今年已经79岁的郭裕先,退休前是奉贤区齐贤学校的一名教师,51年前,他就开始义务为学生理发,然后逐步扩展至同事、行动不便的农村老人、残疾人。自购理发工具,自贴休息时间,郭裕先义务理发,分文不取,一坚持就是半个世纪。“这是做善事,只要大家需要我就坚持下去。”

青年报记者 周胜洁

花去近半工资买工具为学生理发

郭裕先身材精瘦,走路步速很快,被问起年龄时,他总是爽朗地笑道:“79岁,还小还小。”

只要郭裕先出门为人义务理发,他总是背着一个大环保袋,除了放置工作服、帽子外,还有一个大铁盒,装着七八把剪刀、电推剪、梳子等理发工具。

他与理发结缘,其实已经有50余年。

上世纪60年代,当时才20多岁的郭裕先还是镇上小学的语文老师。他发现,很多学生因为长年累月不理发,头发里都长了虱子。“要不我来帮孩子们理发吧?”有了这个想法后,郭裕先自掏腰包购置了理发工具。

当时奉贤周边还没有理发工具可买,郭裕先必须跑到上海城里买,当时一个月工资25元,光来回车费就花费了1.2元,在市百一店里,郭裕先精心挑选了一套售价为10元的理发工具。

作为语文老师,哪里会理发,一开始郭裕先就先用亲朋好友做试验,不但没发型可言,有时还剪得七高八低。后来,他跑到镇上理发店去观摩,一步步学,终于慢慢上手。

学成之后,每天利用午休时间,郭裕先的“理发廊”就开张了,搬一把凳子放在教室外的走廊里,总有四五名学生排队,不但有男生,还有女生,有时队伍里还有教职工,都等郭老师理发。

每年暑假,无论多炎热,郭裕先也要为返校的学生理发,全校176名学生几乎都被他理了个遍。渐渐地,郭裕先有了点名气,连生产队里的职工也跑来找他理发。他每次都有求必应,而且分文不取,“当时每个月工资25元左右,去理发店理个发要0.5元。不过我不图钱,看到大家剪完头发后舒服快乐,我就很开心。”

不但义务理发还带着一份关爱

随着“剃头教师”的名声逐渐扩大,郭裕先理发的地点和人群也拓展到邻里朋友、敬老院等地,热心肠的他一直有求必应。

第一次到齐贤敬老院为老人们义务理发,郭裕先一口气理了44个头,握剃刀的手都磨出了血泡。老人们见到郭裕先热情诚恳,便试着询问:“以后你每个月来为我们理发好吗?”郭裕先爽快答应。为这一句承诺,从此,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郭裕先坚持每月上门一次,为敬老院的数十位行动不便的老人义务理发,还自己花钱买了电吹风、香粉、头油、洗头膏等,为的是让老人们舒爽。

郭裕先不但为人义务理发,更带着一份关爱。金汇镇白沙村的钱龙章腿部有残疾,出门不方便,郭裕先知道后主动上门服务,钱龙章感叹:“郭裕先对我的帮助绝不是剃个头那么简单,他用这份关爱唤起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老邢的妻子就是郭裕先的学生,他们从小就知道这位“剃头教师”。后来老邢的母亲因为脑梗阻瘫痪在床,郭裕先就承担起理发任务。每月一至二次上门理发,风雨无阻,不但不收一分钱,有时候郭裕先还会带上自留地里种的蔬菜瓜果送去,“他对理发的人都是以老朋友相待,特别走心。”老邢说道。

半个世纪过去了,郭裕先收到30多面锦旗、50多封感谢信。“这是大伙对我的肯定。只要大家对我的手艺满意,我再苦再累也值得!”

建立工作室用爱心影响更多人

今年春天,郭裕先理发工作室在金汇镇恒苑居委党建微家里落成,一间小屋,有大镜子和两张理发椅,墙上挂着郭裕先的照片和简介,贴着“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做一名快乐的志愿者”。理发小屋的门口更温馨,墙上一张张照片均是郭裕先与理发者的合影,“用我的努力,换取你的微笑”。

每月25、26日是半天开放日,需要理发的居民都提前领票,郭裕先会准时等在理发小屋里为居民义务理发。一上午,一刻不停可以为三四十人服务。若在平时,只要郭裕先没有出门,左邻右里想要理发,只要提前知会他一下,理发小屋也会单独开放,郭裕先会进行“一对一”VIP服务。

如今,郭裕的退休生活完全和理发“捆绑”在一起,居委会工作人员拿出他们每月记录的恒苑义务理发登记表,每月都登记得密密麻麻。各村委会为70周岁以上重点优抚对象发放了理发券,为那么多老人理发,郭裕先的行程满满当当。据统计,50余年来,有4万多人接受过他的服务。

郭裕先的爱心也影响了很多人。志愿者王拾妹就是受他影响,拜他为师,并加入社区理发志愿者队伍。师徒俩受到了居民的热情称赞。

在奉贤区开展的圆梦行动中,奉贤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得知了郭裕先的感人事迹后,去年为郭裕先送来了一套理发工具,郭裕先也特别开心。

有人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就难在做一辈子好事。义务理发这件好事,郭裕先已经坚持了50余年,对此他说得很朴实,“做善事是会长命百岁的,一边剪发一边和他们交流,我心里开心,大家也开心。所以只要大家有需求,我就会再坚持下去。”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