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下一版   

 

2017年08月24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海博物馆开馆21年迎首次大修 未来东西两馆将成文化辐射源

青年报记者 郦亮

本报讯 最近路过人民广场的市民都会发现,上海博物馆的东侧和西侧已经被施工围挡遮蔽,凑近一看,围挡里面,脚手架已经搭了起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大修:消除隐患,提升能级

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道出其中缘由,上海博物馆人民广场馆址经过21年运营后开始了首次大修。为了配合大修,上博将在“十一”后实行周一闭馆。杨志刚说,现在的上海博物馆是1996年10月12日全面建成开放的,21年来除了“非典”时停过几天,其他都是全年开放,年终无休。“所以这次大修,对于上博来说是一件大事。”

杨志刚透露,大修将分为两期,这次执行的是第一期,将着重解决屋面防水、管道老化、部分电气设备及建筑安全隐患问题,消除对文物、对场馆、对观众所存在的各项隐患。与此同时,上博博物馆将保证正常开放,但是为了保证运营安全,将施工对博物馆正常开放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大修期间于每周一闭馆。整个大修不会改变博物馆现有的外观,主要对展厅的布局进行微调,并增设教育空间和设施。现如今火爆的“大英博物馆百物展”还在继续,热情的观众依旧在上海博物馆门口排着长队。由于展览10月8日就将落幕,避开了周一的闭馆时间,所以大修应该不会对这个展览产生影响。

而在上博新馆建成之后,上博老馆又将进行第二期大修,着重于提升能级。这个也是观众最关心的地方。1996年上博现址开放的时候,曾经引起一片惊叹。上博之前是在南京西路325号原上海跑马厅旧址,总面积39200平方米、设有11个专馆,3个展览厅的新馆着实气派很多。但是21年过去了,上海藏品在增加,观众对于文博的兴趣在提升,原有的展陈就有一点捉襟见肘。杨志刚说,提升能级,未必能够增加展陈面积,但是可以提高博物馆和观众互动的可能性。要增加更多的教育功能。

新建:两馆将成文化辐射源

前一阵网上热传上海博物馆新馆将在九月底开工的消息,杨志刚对青年报记者证实,这些消息都是真的。杨志刚透露,上海博物馆新馆选址花木地块,东至丁香路,北至世纪大道,西至杨高南路。根据日前出炉的设计概念图,上海博物馆新馆的外观呈长方形,地上六层,地下两层,总建筑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整个设计简洁典雅,以白色为主打,建筑立面上,既有平整的部分,也有反折波浪纹,两者有机而艺术地拼接在一起。“在我看来,反折的波纹面代表大海,平整的一面则代表陆地,它们体现的是大海与陆地的关系,放在一起看,就是海陆交汇,它既契合了上海城市地理位置和环境的特点,也是上海文化品格的体现。”

据了解,上博新馆用地面积4600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08737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84235平方米,地下面积24502平方米,容积率1.83、建筑高度45米。上博新馆预计在2020年前建成开放,将比位于人民广场的上海博物馆建筑面积大两倍以上,新馆在展陈体系方面将形成的鲜明特色,突出书画与工艺品,注重文化演绎和主题提炼,今后将突出主题大展,并在其中融入各种材质的文物、书画。

根据规划,新馆建成后,“扩容”的将不只是面积,服务能效也要升级。其中,一个迫切的任务便是构筑与观众之间的新型互动关系,让更多人关注并愿意参与到博物馆的事务中来。而且上博两馆未来将形成一种互动关系,新馆以展示书画为主,旧馆以展示青铜器、瓷器为主。“在新的城市文化空间格局中,期望上海博物馆两馆能成为两个文化辐射源。”杨志刚说。

而无论是正在大修的上博还是即将开工的新馆,都会将加强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前不久在上海书展期间,上博还推出了一本博物馆绘本《乐游陶瓷国》,书中陶俑女孩“桃桃”和绿釉陶狗“小博乐”兴冲冲地准备实施他们的乘龙飞天计划,探索陶瓷之路。杨志刚说:“博物馆也要从娃娃抓起,到2040年,这些小朋友已经成为各行各业栋梁,他们将是更有创新能力的一代,从《青铜国》到《乐游陶瓷国》,再到推出亲子教育项目都是为了2040年建设全球卓越城市的目标努力。”

■A14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