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5月19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第34届上海之春昨晚闭幕

“一带一路”成为艺术家创作源泉

青年报记者 陈宏

    为期三周的上海之春共献演了39台音乐和舞蹈演出。

本报讯 昨晚,青年指挥家林大叶执棒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在东方艺术中心奏响多媒体交响剧场《丝路追梦》,为期三周的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也正式闭幕了。恰逢国家“一带一路”高峰论坛闭幕,上海之春组委会负责人昨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一带一路’战略,也给我们的艺术家带来了创作的灵感和源泉,而上海之春也将持续给这些作品提供创作和展示平台。”

“一带一路”给了艺术家创作灵感

昨晚的闭幕音乐会,将古典交响音乐传统与现代多媒体艺术,中华乃至世界民族民间艺术与当代音乐创作理念有机结合,用五个恢宏壮阔的乐章展现了丝路情怀,这也是上海响应“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打造的原创作品。

组委会负责人昨晚告诉记者,挖掘“丝绸之路”丰富的音乐资源,用艺术缔结新的文明纽带,是上海之春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出后重点推进的主题创作。经过几年的积累,一批高品质的作品在本届音乐节的各个板块中丰富呈现,而且都是世界首演、全国首演或上海首演。从开幕演出《中国故事——敦煌》到中间谭盾的《敦煌遗音》,再到闭幕演出的多媒体交响剧场《丝路追梦》,“一带一路”主题首尾呼应,贯穿全程,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谱写了一曲曲文化交融的友谊乐章。

上海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郭强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带一路’主题贯穿本届音乐节的始终,这既体现了上海之春力推新人新作的宗旨,也体现了我们艺术家的责任担当,他们为时代讴歌,为人民创作的责任心,这是我们组委会从一开始就了解并确信的。”

这些作品,老百姓认同吗?他表示,自己一直很注意观察观众们的反应,这些主题音乐会,观众反应都非常热烈:“这些观众不是搞音乐专业的,但他们对音乐的感受非常敏锐,尤其是上海的观众,他们的耳朵很尖。作曲家写的时候都没有写很古怪的作品,而是老百姓都能接受的作品,从效果来看,也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未来会继续创造展示平台

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纲、国际音乐大师谭盾,当这些名家都加入到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的“一带一路”主题创作中来时,这个主题无疑在本届音乐季上有了强有力的表现。而组委会也表态,未来还会继续挖掘更多的好作品,也给艺术家们继续提供展示自己作品的平台,“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节,我们责无旁贷。”

组委会表示,他们已经和艺术家们有了协议,会让作曲家们继续多创作这些题材,“像谭盾的《敦煌遗音》,他也表示这只是第一部,接下来还有很多部,其他艺术家也是如此。”郭强辉说。

据了解,本届音乐节还推出了“敦煌乐章”、“丝路追梦”、“魅力西南”、“春江花月夜”等饱含中国元素和民族特色的表演;向大师致敬板块,重新演绎周小燕生前最后一部音乐剧《一江春水向东流》,彰显新老传承,践行德艺双馨;“跨界融合”的表演,通过传统与现代、视觉与听觉、动态与静态等多种形式的融合,带领观众感受前所未有的音乐魅力;本届音乐节还在全市多个地点开展“以人民为中心”的艺术教育展演活动,深入一线、走向基层、走进商圈,内容主题多样,风格样式多元。

世界舞台魅力彰显

此外,随着音乐节的闭幕,组委会的统计数据也随之出炉,上海之春的“世界舞台”魅力也彰显无遗。

从4月28日至5月18日为期三周的音乐节里,来自中国、美国、法国、波兰、瑞士、英国、俄罗斯、意大利、奥地利等10余个国家的乐团、音乐家、舞蹈家们轮番献演了39台精彩纷呈的音乐和舞蹈演出,以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展演和艺术教育活动;多部原创新作通过在本届上海之春的首演走向全国、拥抱世界,一批80、90后新生代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开启了艺术人生的春天。

在观众层面,9万多人次走进上海的艺术场馆、剧院、广场,欣赏了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新人新作和名家名团的演出;57万余人次通过网络在线观看了多台演出和活动的现场直播;25000名艺术院校学生以及群文骨干参加了各类艺术展演和征集活动;15万管乐爱好者现场参与了管乐艺术节等“节中节”活动;近百万市民、游客和海内外人士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亲身感受了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动人的艺术魅力。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