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问政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4月20日 星期四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市卫计委主任邬惊雷谈医疗综合改革

沪公立医院已实现药品零加成

青年报记者 顾金华

    今年年底前本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恢复儿科门诊服务。青年报资料图 记者 吴恺 摄

本报讯 上海把“破除以药养医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自2015年12月以来,已分三轮降低药品加成率,至今年2月1日,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面实现药品零加成。昨天,上海市卫计委主任邬惊雷做客“2017上海民生访谈”时表示,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一年多以来,申城医疗机构补偿水平较为合理,收支结构得到优化,去年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同比下降2.6%。

医疗机构已全部取消药品加成

所谓药品加成,就是医院进了药,在进价的基础上加价15%售出。取消药品加成,意味着医院的药进价是多少,卖出价格也是多少。据邬惊雷透露:上海把破除以药养医机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作为公立医院改革的突破口,自2015年12月以来,已分三轮降低药品加成率,至今年2月1日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已全面实现药品零加成。

邬惊雷介绍,上海在破除以药补医机制、取消药品加成的基础上,形成改革“组合拳”,切断公立医院、医务人员与药品之间的利益联系。目前已完善药品采购供应模式。由医保部门牵头,完成两批9个试点品种的带量采购,价格平均降幅超过60%,实现了招采合一、量价挂钩、优质低价、挤干“水分”。

此外,对未实施带量采购的品种,探索药品集团采购(GPO):首批5家三级医院和6个区组成公立医疗机构采购联盟,通过发挥“团购”优势、提高采购集中度、优化供应链等措施,降低药品价格和采购成本,迄今已完成三批700多个品种的集团采购工作。

医药分开综合改革实施一年多以来,申城医疗机构补偿水平较为合理,收支结构得到优化,去年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同比下降2.6%。门诊患者普遍受益,门诊人均自负费用减少约6元;住院患者费用略有增加,每床日自负增加1元左右

每天一万个专家号留给社区

上海自2011年起启动家庭医生制度改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满意度直线上升。针对有网友提出的“我们家根本没有家庭医生”,邬惊雷表示,目前“1+1+1”组合医疗机构签约(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家区级医院、1家市级医院)目前针对的重点人群是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以及妇女儿童,市民对整个家庭医生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服务还有一个认识、感知、接受和认同的过程,市卫计委也在逐步推进。

签约家庭医生能给市民带来什么便利?邬惊雷表示,借助发达的信息化网络,目前全市已有38家三级医院进入“预约号源池”,每天可确保一万名左右专家门诊号源对社区开放,专家级别基本为副高以上。邬惊雷透露,居民签约“1+1+1”,如有需要,家庭医生可通过这一信息化网络,协助患者找到合适的医院、专科乃至专家,就诊路径由此更为清晰、科学。 

据介绍,今年本市正式启动了全市预约诊疗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项目,拟建立统一标准、分级管理的预约资源池,各级公立医疗机构内部建立统一标准的号源管理池,并按照相应的接口规范要求分别对接申康和区级号源管理服务平台,申康和区级平台再与市级平台对接,最终实现全市号源的统一管理。据悉,今年年内将完成建设。

恢复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儿科门诊

近年来上海进入生育高峰,儿科总体来说资源紧张、需求多。邬惊雷表示,今年年底前本市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全部恢复儿科门诊服务,三级综合医院和承担区域医疗中心任务的二级综合医院提供儿科门急诊服务。

邬惊雷介绍,上海是全国首个省级单位出台“儿童健康服务能力规划”的城市。针对当前儿科人满为患的状况,市卫计委采取一系列措施加以干预。目前,全市已成立东西南北中5个儿科医联体,将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延伸至社区。例如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闵行区1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协作,建立规范的儿科服务。这样,气管炎、哮喘控制、感冒发烧等小儿常见病,便可在社区迎刃而解。

同时,上海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邬惊雷透露,本市正按照60岁老年人户籍人口的1.5%,整体进行布局老年护理床位;同时在老年护理机构里布局设立医务室;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养老机构内提供相关护理服务。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