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2017年01月17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一篇

 

第三方支付备付金将集中存管

对预付卡、互联网支付牌照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青年报记者 陈颖婕

    青年报资料图

青年报记者 陈颖婕

本报讯 近年来,客户备付金规模快速增长,且存放分散,风险事件频发。为规范第三方支付行业的有序发展,央行于近日发布《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内容明确今后第三方支付机构在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客户备付金将统一交存至指定账户,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业内人士认为,中长期来看,对预付卡、互联网支付牌照将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且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

 由支付机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达70个

何谓客户备付金? 其是指第三方支付机构预收其客户的待付货币资金,依据银行卡收单、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行受理等各类牌照具体业务形态的不同,客户备付金主要包括银行卡收单机构持有的代收款、充值至支付账户的余额(支付宝余额、微信钱包零钱)、多用途预付卡余额等几种形式,且资金的沉淀效应以及支付机构对于备付金利息的依赖程度也依次递增。

目前,支付机构往往将客户备付金以自身名义在多家银行开立账户分散存放,借此作为获得较低银行通道费率成本,以及实现跨行资金流动及清算的基础。根据不完全统计,平均每家支付机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约13个,最多的开立客户备付金账户达70个。2016年第三季度的数据还显示,267家支付机构吸收客户备付金合计超过4600亿元,近年来的复合增速超过50%。

面对如此庞大、高增速的资金沉淀所带来的诱惑,非法挪用、违规占用并参与高风险投资、擅自变相行使跨行清算职能和洗钱等一系列行业乱象,央行于近日发布了《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内容指出,自2017年4月17日起,第三方支付机构将客户备付金按照一定比例交存至指定机构专用存款账户,央行及商业银行暂不向第三方支付机构计付利息,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此外,交存比例依据业务类型及分类评级结果确定,最低10%,最高24%,最终实现全部集中存管。对于交存金额,《通知》指出,将根据上季度客户备付金日均余额与支付机构适用的交存比例计算得出,每季度调整一次。央行相关负责人同时表示,新规不会对支付机构产生影响,对消费者也不会有影响。

中长期看或影响预付卡、互联网支付牌照

其实,一直以来。外界对于客户备付金一直存有担忧:其规模之大、存放之分散,具有一系列的风险隐患。“首先,客户备付金存在被支付机构挪用的风险;其次,一些支付机构违规占用客户备付金,并用于购买理财产品或其他高风险投资;此外,支付机构还会通过在各商业银行开立的备付金账户办理跨行资金清算,超范围经营,变相行使了央行或清算组织的跨行清算的职能。”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青年报记者,还有许多支付机构通过扩大客户备付金规模赚取利息收入,偏离了提供支付服务的主业,一定程度上造成支付服务市场的无序和混乱,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也违背了人民银行许可其开展业务的初衷。

对于央行近日发布的有关第三方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的《通知》,有业内人士解读认为,从短期来看,该《通知》的发布对多方冲击较小,但从中长期来看,可能会对预付卡、互联网支付牌照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央行最新出台的《通知》是继2016年开始的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具体落实。由于针对不同牌照的业务类型以及分类评级确定潜在风险而设定不同的交存比例,参考目前业内约42%以非活期形式存放的备付金比例,预计初始约20%的平均交存比例对第三方支付行业带来的短期冲击较为可控。”银行业内人士指出,从中长期来看,由于不同类型牌照对于客户备付金的依赖程度有所不同,对于颇为倚重备付金利息作为业务收入重要来源之一的预付卡发行受理以及互联网支付牌照,将造成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不影响流动性安排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央行目前共发放各类第三方支付牌照合计267张,而事实证明,有相当一部分牌照方并未形成具有明显体量规模的实际业务,市场集中度较低,对所持牌照“待价而沽”的情绪较为严重,行业乱象层出不穷。因此,央行近期针对支付行业的一系列重磅举措均指向加速行业洗牌以实现健康发展这一基本目标,继续重拳政治行业乱象。银行业内人士指出,未来,第三方支付公司探索合法增值业务将成为必然选择,预计牌照并购事件将愈加频繁,对握有商户资源的线下代理商的“争夺战”也将愈演愈烈,行业集中度有望加速提升。

 

 

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