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当代手工艺术”和“工匠精神”等词汇似乎成了大家都在关注的热门话题,社会上各种各样的手工体验和知识交流活动也成为了一种社会文化新潮。作为一名当代首饰艺术从业者,伴随着近几年在专业领域的参与和观察,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专业需要大众的认同,而大众也的确需要这些手工艺术。
早在1851年,从英国伦敦海德公园举办的“水晶宫”博览会开始,当代首饰艺术的萌芽就开始出现。在当时的艺术家们看来,期间展出的工业革命所带来的“粗制滥造的工业产品”带给他们的感受可能正是后来的一场运动的导火索,他们留恋于漫长手工业时代的“手工艺产品”给予他们的情感认知。随着著名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等洗礼,至20世纪中叶开始,一些欧美国家渐渐出现了一批又一批令人兴奋的首饰艺术作品面貌。
中国的当代首饰艺术教育晚于西方半个世纪,经过十余年的当代首饰艺术创新与研究,目前已有一批优秀的青年首饰艺术教师和艺术家涌现出来。但是,这十余年来,当代首饰艺术主要处在高校创新教学与学术研究状态,并没有真正形成与社会的互动对接,更没有实现市场经济效益。
当前,追求个性已经成为年轻人的重要心理需求和消费方式。而且,对于首饰艺术的未来需求,在材料上,他们并不以穿金戴银为标准,更不会把金银珠宝玉石等同于首饰艺术概念,而是更加重视作品的创作思想和文化传递与佩戴者之间存在的共鸣,重视艺术形式的新颖、重视材料语言的独特性,以及对创作者独特的艺术风格的欣赏与拥有。年轻人个性化的服装穿着需求,同样需要个性化的首饰艺术与之匹配,而且,具有明显手工艺术意味的当代首饰艺术与量身订制的服装艺术协调搭配,必然是今后的趋势。这些正是当代首饰艺术家设计师值得注意的。只有社会大众对当代首饰艺术有较为普遍的了解,才有可能让当代首饰艺术具有生存的土壤。
高校专业教师与首饰艺术家设计师们如果可以从高高的“神坛”上走下来,主动和大众接触,比如举办各种专业作品展览和专业知识普及讲座,开设当代首饰艺术社会体验和课程培训,就会让广大爱好者认识手工体验艺术与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与精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