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21版:情致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4年10月21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跟风跑:乐活记
文 非英雄面包大人 图 资料

    大家还是热衷于在社交软件分享自己的跑步经历,一传十、十传百,形成了具有这个时代特色的“跟风跑”。

    好友阿灿最近很忙,一会在朋友圈发照片说去参加了彩色跑;一会又抱怨说上海马拉松的名额难抢;一会又要参加什么跑团。让我感到奇怪的是,他平时是不怎么喜欢体育锻炼的人。我问他,你怎么最近爱上跑步了?他笑笑说,就是好玩,还能在微博微信发发图片和大家互动,其实都在跑跑走走,谁吃饱了去真的拼命跑,哈哈哈哈。

    是啊,跑步一下子化身为城中潮人的必备活动。上海马拉松3.5万个名额,短短几小时就被哄抢一空。网上甚至还有了天价的转让名额,这让抢到参赛资格的人心中都有些暗喜,两个名额就相当于一台水果手机啊。那么问题来了,人们为什么要跟风跑步?

    我们不妨先来看几个新闻,2013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达到了4.2万元;2013年上海的空气污染天数达到124天;2014年,以福喜为首的一批食品安全问题全面爆发;近几年,跑步应用软件Nike+running在中国的增长率为258%。看似没有关联,实际则是创造了如今的万人空巷去抢名额。2010年,80后开始步入30岁,收入至少能满足温饱,但是或多或少会因为工作和生活出现种种不健康的迹象,呼吸着雾霾,吃着垃圾食品。他们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担心自己的未来。

    和上世纪60年代美国的跑步热潮不同,我们的跑者并不是因为中产阶级的壮大而产生,也不是因为工业化社会的节奏太快而形成。和现在的日本也不一样,日本的“马拉松热”几乎是全民的狂欢,他们把东京马拉松直播当作春晚来看。而在中国,以80后70后为主力的跑者们更多的是为了健康、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为了和其他人看上去不一样。纵然我们没有很好的跑步环境,也没有完善的措施来防止夜跑者的安全,更没有专业人士的指导和训练,但大家还是热衷于在社交软件分享自己的跑步经历,一传十、十传百,形成了具有这个时代特色的“跟风跑”。这一特殊时期的特定人群的特别行为,是腰身滚圆的前辈和斯玛特的后辈永远不会懂的感觉。

    话说回来,阿灿最终没能抢到上马的参赛名额,但是他仍乐此不疲地参加各类非传统跑步活动,“跟风跑”的人群还会继续壮大,国民身体素质的增强指日可待!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iPad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周记
   第A06版:周记
   第A07版:周记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焦点
   第A11版:焦点
   第A12版:读城
   第A13版:读城
   第A14版:方式
   第A15版:方式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影响
   第A21版:文化
   第A22版:文化
   第A23版:文化
   第A24版:镜头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尚
   第B03版:修颜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风尚
   第B07版:风尚
   第B08版:霓装
   第B09版:霓装
   第B10版:欢乐淘
   第B11版:青意社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汽车
   第B15版:汽车
   第B16版:汽车
   第B17版:汽车
   第B18版:资讯
   第B19版:海信·时尚3c
   第B20版:收藏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情景
   第B23版:有情人
   第B24版:街拍
跟风跑:乐活记
工心记:动物的爱与情
妖娆记:拼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