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唐骋华
雷克,德国80后,就读于慕尼黑大学汉学系,2005年夏天以交换生身份来到北京电影学院,攻读电影摄影专业。2007年11月,为了给26岁生日送上一份有意义的礼物,他从北京出发,一路走到了乌鲁木齐——没错,全程4646公里都是用脚走的!
回国后,雷克将途中札记和图片汇集加工,以《最遥远的路》为名出版。2013年,中国有出版社找到他,想出中译本。为这,雷克犹豫过一阵子。
“我的书是写给德国人看的,现在要给中国人看,感觉不太对劲。”他担心自己的直率会得罪人,尤其是旅途中的若干言行,会令中国读者反感吗?但转念一想,他认为他对中国的好感是真诚的,更曾不吝赞美中国人的大方好客。于是,《徒步中国》面世。
“中文版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雷克说。首先是知名度提升,“多几次去中国、多几次被采访、多几次上电视节目。”2013年他携书去了北京、南京、武汉等地。更重要的是,不少媒体邀请他写专栏,这给了他深度观察、理解中国的机会。“我中文水平很有限,怕对不起他们,但他们一直鼓励我写,那么我就写吧。再过几个月这些专栏就要结集出书啦!”
大多数时间,雷克住在德国北部小镇,“我和爸爸住,弟弟妹妹都搬到别处去了。”由于好几年没和家人相处,起初他有点担心,怕和父亲吵架,受不了乡下生活。但很快他发现,“过小日子”简单舒服——写专栏或写论文,出去遛狗,跟父亲一起吃晚饭、看电视。
唯一的遗憾是,家中老猫去世了。“年轻的时候他是一只非常凶猛的猫,我手上的几个疤痕就是他留下的纪念。但他最后变得很温柔。”最后几天,雷克边看书边抚摸着老猫,“他闭着眼睛不停发出咕噜咕噜喉音,在那时候,我深深地感觉到他准备离开我们。”
说起硕士论文也很有意思。雷克的主题是“方韩大战”。那是他留学中国期间最为关注的公共事件。“我很想知道中国人为什么对‘真假’如此敏感。此外,中国人讨论的问题很有趣,包括问题本身,包括说话方式,包括媒体反应等。”论文已完成,雷克说他形成了新的看法,说具体点?学术机密。
等通过论文答辩、拿到学位,雷克打算再次离开德国,换个地方。“我对南欧挺有好奇心,说不定可以去那儿待一段时间。”
生活周刊:中国的春节要到了,你打算怎么过?会和在中国的朋友联络吗?雷克:回老爸那跟他吃个饭,给中国朋友打电话,顶多喝点酒。在这个时候,我希望所有想家的人都可以在家,而且家人不要因为一些傻乎乎的小问题而吵架。
生活周刊:新的一年最想跟中国的朋友们说什么?
雷克:中国的爸爸妈妈,别给自己孩子那么大压力!中国的孩子,爸爸妈妈给你压力是因为他们希望你更好。但这个“好”最终是由你而决定的,这是你作为成年人的责任!
生活周刊:最想对自己说什么?雷克:老雷,少一点发脾气好吗?真无聊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