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周刊:在欧洲,对中国感兴趣的人多吗,据说汉学越来越受欢迎?
雷克:外国人热衷于汉学是近几年的事。其实一直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汉学还是一个比较莫名其妙的专业,学学孔孟唐诗宋词,也就这么几个教授在那儿玩。但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愿意接触中国文化、当代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了。我就是其中一个。
生活周刊:看了你的书、听了你的谈话,我很好奇你的中文怎么学的,很有京味儿,旅途中当你问路的时候通常人们会非常惊讶。
雷克:哈哈,我的中文口音是乱七八糟的,据说有时候带点京腔,有时候带点南方味儿、台湾腔、广东腔,各种乱七八糟的非标准发音,也就是说:老外腔!我在慕尼黑大学上汉学系的时候,一个星期20个小时普通话课、10个小时文言文课,就是背单词、练字,挺辛苦的。后来到了中国我似乎不愿意学了,就跟当地人聊天。后来喜欢玩微博、看中文小说什么的,又有些可以进步的机会。
生活周刊:你能熟练运用山寨、吊丝、高富帅等流行词,就是通过这些方式得来的吧?
雷克:分两种情况吧。第一种是生活中用的口语。比如每个地方有自己的方言,每个方言有自己的流行口语,老人有自己的口语,年轻人有自己的口语,等等。这种口语我可以跟我中国朋友学一点,比方说我一个朋友是山东的,偶尔用流行山东话取笑我,我觉得挺有意思。第二种是网上流行口语。生活中不一定能用到。比如“压力山大”这个说法,我好像只在网上看到过。这种口语,我就通过微博等互联网学学,也蛮有意思。
生活周刊:你书里记录了一些艳遇,有中国读者看了很不爽,提出了批评甚至责难。
雷克:写书之前就知道会有这个问题。在德国,貌似没有多少人会想那么多,在一个又多元化又个体化的社会里,每个人有自己的道德观很正常。至于那些骂我的人,我可以理解他们看到这些描述觉得不舒服。
但我想问他们:你们希望我把这些已经发生的事情不给你们讲吗?也就是说,你们希望我要加上自己的“道德”审查?我希望我的作品尽量真实一点。如果那些人觉得这不是真实不真实的问题,而是那些事情本来就不应该发生,那么我只能说,我不完美。
生活周刊:最近有什么徒步计划?
雷克:赶紧毕业了再说!我的学位本来学的时间就比较长,再加上我中途退学,离开学校几年了,所以今年32岁的我才能拿到研究生毕业证。我觉得这件事挺没面子,想赶快毕业了。至于毕业以后的计划,我还不知道。写书挺有趣,而且感觉有意义,但是我又不知道能不能靠写书吃饭。再继续走我的“最遥远的路”也是个挺美好的想法。所以,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