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在德国出生长大的表弟,今年16岁,小学时曾跳过一级。明年就要高中毕业的他,准备利用小半个暑假实习,大半个暑假和我一起全德旅行。高中毕业时,德国高校按照Abi成绩高低择优录取,华裔学生通常擅长考试,进入自己喜欢的学校和专业不成问题。
但我的姑姑却还有些担心,因为在她的朋友圈,不乏虎爸虎妈,他们把孩子培养成网球王子或芭蕾公主,钢琴弹得好到可以开演奏会。除德语外,英语也要说得跟母语一样溜。由于德国高校缺乏像美国哈佛耶鲁这类“精英学校”,他们通常提前一年就开始敦促孩子申请美国名校,考SAT高分,奋力拿下各类竞赛奖项,学习之余,还不忘积攒社会公益义工小时。
为培养表弟国际化视野,姑姑也曾计划花费1万至2万欧元,送他去美国私立高中交流一年。但表弟却不愿意。他的理由是:美国华人多,竞争太激烈。身为黄皮肤的中国人,他感到,在华人相对较少的德国他还挺“吃香”。比如他今年暑假就轻松找到两份实习,一家全德知名连锁商场灯具部需要一名看得懂中文说明书的销售助理,一家地方报纸体育部想招一名助手报道参赛伦敦奥运的中国选手。
作为表姐的我,感觉姑姑的担心是多余的。在我眼中,“香蕉人”表弟就是一个小天才,他会6门语言,中文德文英文均流利。另外,表弟还有一个长得美若赫敏的14岁希腊“红颜知己”,说明他的社交能力也不错。最重要的是,德国高校宽进严出,据说每天都会有大量作业,经过如此严格的学术培训,我期待当我表弟大学毕业时,成为一名有真材实料的华裔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