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9版:焦点 上一版3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A01版
城叠

第A02版
周记

第A03版
周记
 
标题导航
  2012年07月03日 版面导航 标题导航 返回本期头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个烧菜的人都有颗大厨的心

    上海人家有一些外地人难以理解的“传统”,比如说很多人家里都是爸爸烧菜。其实,每一个会烧菜的上海叔叔都有一颗大厨的灵魂。他们讲究食物原料,讲究味道,也舍得花工夫去琢磨怎么让老婆孩子吃得高兴。这是上海人讲究生活品质的体现,也是本帮菜的另一种味道。

    文 王俊逸 图 丁嘉

    梅干菜烧肉,食材融合的秘诀在于家常

    烧了四十几年菜,卢家阿爸现在退休了。他如今是家里的隐形大厨。他平时是不轻易出手的,只有当来了客人或是宝贝女儿从外地回家,或者心情特别好的时候,他才会提起菜篮子,抄起锅铲,从菜场到厨房,忙活一天,烧一桌好菜。这时,是卢阿姨难得可以不用劳动,又可以一饱口福的一天。

    梅干菜烧肉是卢家阿爸常做的菜,也是他的保留菜,有独门秘笈。每当要做这道菜时,卢家阿爸一定会自己去肉铺挑选半肥半瘦的五花肉或者肋条肉。“肉不能太肥,太肥就腻了。也不能太瘦,太瘦就会柴。”卢家阿爸说,“还要挑有品牌的肉。质量有保证。”

    将肉切成方块腌了,卢家阿爸架上炒锅,开始热油爆葱姜蒜。放上冰糖着色以后,他将肉放进锅里慢慢炒出颜色。然后又加入水和酱油小火焖烧。一般人家的烧肉就是加入这些料而已,卢家阿爸却加入了色拉油和一些料酒。“油会让肉更香,酒香也会让肉更入味。”这是卢家梅干菜烧肉的第一个诀窍。

    第二个诀窍,知道的人就更少了。卢家阿爸又架起另一口锅,从烧肉的锅里舀了两大勺肉汁进去,再将梅干菜放进肉汁里慢慢煨着。“我的梅干菜烧肉是先将梅干菜用肉汁烧熟,再倒进锅里和肉一起烧。”

    十分钟以后,梅干菜和烧肉的香气都从锅里冉冉升起。这时候,正是让梅干菜和肉的味道中和的好时机。卢家阿爸将烧好的梅干菜倒进肉里,再煨个五分钟,便出锅了。

    “梅干菜和肉一开始一起烧呢,味道容易互相影响。后面直接加梅干菜进去呢,肉的味道又入不进去。所以我就将两个先分开烧,再合并一起烧。这样的味道是最好的。”卢家阿爸说起这道菜的时候略有些自豪。

    两种或数种不同性质食材味道的融合和独立,对厨师而言是最高深的一门学问。配菜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毫无存在感,这也是大厨们最头痛的问题。卢家阿爸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不是出自秘本菜谱,这些关于味道最朴素的真理,都是卢家阿爸那颗大厨的灵魂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领悟到的。

    卢家阿爸的拿手菜式还有很多,清炒虾仁、咸菜目鱼、茄汁鲳鱼……说起做这些菜的技巧,平时稍显沉默的他开始滔滔不绝。从选料到调味,每一个步骤都仿佛刻在他脑子里一般详细。好的厨子总是特别重视食材,所以当他决定要做菜时,连买菜也不愿假手他人,更不要说是切菜这样的准备工作了。

    清炒虾仁,时间的分寸感

    卢小姐虽然是上海人,但她却在杭州工作,每个月乘坐动车奔波于家和工作地点,每次回家,总是会带上几个乐扣乐扣的盒子回杭州,里面装的都是父亲专门给她烧的拿手菜。

    “你说杭州也离上海挺近的,口味也差不多。但有时候总是特别馋家里的味道,在多好的店里吃心里都不满足。就是想要吃老爸烧的菜。”卢小姐说。

    卢小姐带到杭州的菜并不复杂,一个烤鳗,或者一个茄汁鲳鱼。这些菜两三天就吃完了,但这味道足够支撑她一个月的思乡之情。

    “我爸爸做的清炒虾仁特别好吃,比饭店的还好吃,不知道为什么。”卢小姐笑着说。

    卢家阿爸的清炒虾仁也是卢家食谱中的重头戏。他介绍说自己会挑新鲜的虾仁。拿回家洗干净后会先用干净的毛巾把虾仁吸干水分,再用蛋清先上浆,然后放上料酒,盐,味精搁冰箱里腌一阵。最后再上油锅快炒。

    这道菜的工序并不复杂,但卢家阿爸告诫说关键是虾仁腌之前得吸干水分,最后快炒时候的火候很重要。总之,关于时间的分寸感,也是来自于时间的积累。

    关于卢家阿爸的虾仁,还有一个段子。有一次客人到卢家做客,吃了虾仁后觉得特别好吃,缠着卢家阿爸教给她。客人回家后自己做过一次之后觉得味道不对,便又打电话询问具体步骤,还是感觉不对。过了几天,客人又到卢家来做了一次客,并要求现场观看虾仁的做法。

    红烧肉,这道每个上海人家都会烧的菜,卢家阿爸当然也烧得很好吃。不过,他知道红烧肉的两种烧法,也会依着心情换烧法。一种就是通常的做法,炒色之后加水和酱油焖熟。“另一种烧法是完全不放水,慢慢煨熟。这样烧的红烧肉有股酒香,而且肉质比较紧。”

    说起食物的时候,卢家阿爸表情舒展,眼神放光。他述说着四十多年来无可替代的经验,足可以出一本私房菜谱。这便是食物的魅力之一,只是小小的一方天地,只是小小的一个胃,便可以让一颗大厨的心找到归属之处。

    更多 More

    摆一摆地道本帮菜 

    糖醋小排:表面香脆裹上白糖醋汁,酸甜味道沿着骨头铺陈开来,在口中浓香久久不散。 草头圈子:草头是句上海土闲话,实际上它的学名叫作苜蓿。 

    八宝辣酱:八宝是指八种原料:虾仁、鸡肉、鸡什件(可食用的鸡鸭内脏)、猪腿肉、猪肚、猪腰、开洋(干虾仁)、笋片。加豆瓣酱、辣酱烧,是典型的浓油赤酱式的早期上海本帮菜。 

    腌笃鲜:用猪脚、咸肉、笋和打成结的百叶,加点粉丝,共同煮成一锅汤,肉质酥肥,汤白汁浓,其“腌”就是咸的意思,“鲜”即是新鲜,“笃”则是焖的意思。 

    油爆虾:又叫油爆河虾。此菜入口外脆里嫩,壳肉分离,吃完菜后盘子上不见油、不见水、不见芡,这就是最好的油爆虾。 

    响油鳝丝:将黄鳝剖好,放佐料腌制后,大油锅炸透,再浇上酱汁和麻油,上桌时还哔啵 作响。

    红烧甩水:用青鱼的尾部略煎,加酱汁烧透,置盘后撒上葱末。青鱼的中段多取来制作熏鱼。

点击下载《生活周刊》移动客户端:iPhone版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活周刊》版权所有
地址:上海市梅园路77号1726室 | 邮编:200070
联系电话:021-61177878 | 广告经营中心:021-61177857 | 发行部电话:021-61177837
国内统一刊号:CN31-0013 | 邮发代号:3-35
   第A01版:城叠
   第A02版:周记
   第A03版:周记
   第A04版:周记
   第A05版:人物
   第A06版:焦点
   第A07版:焦点
   第A08版:焦点
   第A09版:焦点
   第A10版:人物
   第A11版:人物
   第A12版:话题
   第A13版:话题
   第A14版:读城
   第A15版:读城
   第A16版:星踪
   第A17版:信息
   第A18版:星情
   第A19版:声线
   第A20版:品牌
   第A21版:品牌
   第A22版:影响
   第A23版:悦读
   第A24版:影像
   第B01版:尚叠
   第B02版:风向
   第B03版:风向
   第B04版:风尚
   第B05版:风尚
   第B06版:霓装
   第B07版:霓装
   第B08版:修颜
   第B09版:修颜
   第B10版:知味
   第B11版:IN用
   第B12版:游走
   第B13版:游走
   第B14版:宝贝
   第B15版:游戏
   第B16版:心事
   第B17版:星座
   第B18版:身体
   第B19版:资讯
   第B20版:情景
   第B21版:情致
   第B22版:单身
   第B23版:单身
   第B24版:街拍
每个烧菜的人都有颗大厨的心
简单素净即好